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85678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12
《三年级下册《年、月、日》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年级下册《年、月、日》导学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导学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导学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导学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导学案编写意图(1)首先指出“年、月、日是常用的时间单位。”点明了新知的性质,也告知学生本单元知识是“时、分、秒”知识的延续,便于学生从系统的角度审视和学习新知。(2)呈现了一张2011年的完整年历,便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和把握年、月、日的含义及其关系。例如,“一年里有12个月”“每月的天数差不多”等。(3)年历上标注了一些特别的日子,如劳动节、儿童节、党的生日、教师
2、节、国庆节等,让学生发现,以便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在让学生描述年历上的特别日子时,除了会说到“几月几日”外,还会说到每年的这一天都是这个节日,初步体会“年月日”的周期性。(4)通过提问“你还经历了哪些特别的日子?”进一步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建议(1)激活学生已有经验,激发学习的兴趣。对于年、月、日知识,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有一些初步体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年历上已经标注的特别的日子,说说自己还经历过哪些特别的日子,
3、同时对照年历,圈圈画画他们所说的日子。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年、月、日的生活经验,为探究新知作好准备。同时,使学生对年、月、日的总体感知更加清晰,激发起学习的兴趣。(2)要精心准备学习材料。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应以学生对大量年历的观察、分析为主。为便于比较和观察,发现年历上所呈现的信息的异同,需要提供大量不同年份的年历。可在前帮学生打印好,或让学生自己搜集。堂上,要确保每位(或每桌)学生都有。编写意图(1)例1开门见提出: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让学生展现已知,暴露未知,点明学习的方向,便于教师把握教学
4、的起点。(2)出示2012年的年历,让学生通过观察、填表、对比等数学活动,进一步感知年、月、日的含义及关系,自主归纳得出大小月、2月的天数和规律。教材还要求学生找一些其他年份的年历进行观察,以便验证所得到的规律。(3)“做一做”让学生在年历上圈出自己和父母的生日。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年、月、日的认识,同时渗透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教育。教学建议(1)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年、月、日,尽管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于每月的天数(包括规律)还是相对模糊的。对这一知
5、识的梳理,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整理、讨论和辨析等进行。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聚焦研究的方向(每月天数情况);然后组织学生对两年的年历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再以其他年份的年历为佐证,归纳得出结论。这样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也有利于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和学习能力的提升。(2)丰富对年、月、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除教材中提供的让学生利用年历圈画自己和父母的生日的活动外,还可灵活设计与年、月、日相关的活动,让学生把抽象的时间和具体的事联系起,丰富他们对年、月、日的感性认识。(3)适当引导学生推算
6、一年的天数。利用2012年及2011年的年历,除了启发学生发现一年有多少个月,大月、小月及二月份的天数外,还可引导学生推算一年的天数。在这里,多样化的计算方法实际可以展现学生对年、月、日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灵活运用的水平。编写意图(1)介绍利用拳头和歌诀记大小月的方法,目的是借助形象帮助学生记住哪些是大月,哪些是小月。(2)“做一做”提供了一个带有“星期”这个周期结构的空白月历。通过将一个月的日期依次填进月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月和日及星期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月历下两位同学的对话,提示教师依据月历上记录的同学们的
7、生日,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你知道吗”介绍了“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让学生在年历上找二十四节气,既巩固年、月、日的知识,又开阔视野,进行中华传统化的教育。教学建议(1)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牢记大小月规律。对大小月规律的记忆,是后续解决问题的基础。可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大小月的特点,讨论交
8、流各自的记忆方法。在总结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引出用拳头记忆的方法。教学时,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记忆方法,特别是七、八月。由于连续出现大月,是学生记忆中的难点,可让学生讨论,多想一些办法记忆。对于本上介绍的拳头记忆法,可借助多媒体,清晰地展示数的过程和方法,但不强求学生掌握。(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巩固和运用知识。教学中,应联系生活实际精心设计问题,为巩固和运用新知创造条。例如,“30片一瓶的药,爷爷每天吃一片,够吃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