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学目标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目标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有特殊的作用:当教师向学生展示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认识这种目标的实现能够满足其心理需要时,就会使学生形成一种期望心理,激发求知欲望。语文教学中,面对一篇篇具体的课文,如何斟酌、敲定课堂教学的目标?确确切切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妥善地处理好了“确定课文教学目标”一环,往往预示教学活动的高效、成功;不能妥善敲定一篇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无论对教者和学生,都是苦难与折磨。确定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是课堂活动组织、设计的前提性准备。情人眼
2、里出西施或者皮克马力翁效应,对确定课文教学目标是有害的。不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不作教学前的文章价值筛选、眉毛胡子一把抓,都不是应有的态度和策略。我的教学体会,应考虑以下方面:一、具体文章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文与质,是语文教师的格物宝镜。二、选择文章组编单元,教材编辑进行过一次“审校、选择、组织”,教者要在明了编辑者的意图的情况下开展确定教学目标的思索。三、言语技能与文学表现技艺之间,存在层次上的差别,语文阅读教学,要立定言语技能教学训练的立场,同时趋向于文学表现艺术的陶冶,本末不可倒置。四、不同体裁、不同时代的具体文章,要注意
3、区分,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需要注意以下
4、方面:1、目标泛化:语文地位“被拔高”,成了无所不包的文化课,天文、地理、历史、社会、民俗、宗教……什么都进来了。教学目标最忌空泛面面俱到实际什么都不到。2、目标狭隘化:与“泛化”相反,只是关注“功用性”,仅仅指向考试,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培养的是“语文考试人”,所以常常看到是“语文阅读教学练习化”。短期来看“效率极高”,但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极其有害,智商高了而情商没了。学生不喜欢语文的语言即在此:汉语言的优雅与美丽、文章蕴含的丰富的精神滋养不见了。“鱼和熊掌”能不能兼得呢?一个语文素养良好的人,能不会考语文?语文素养本
5、身就包含了“应试”的素养和技能,特别是近几年的中考、高考试题越来越接近于考查学生“真实”的语文素养了。3、目标随意化:在“同课异构”活动中,这种表现最为明显,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师执教,教学目标相差甚远,缺少客观的统一标准。非常随意,简言之:语文就是随意。其实想想我们的俗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可明白:可以各显神通,但终究是“过海”,而不是“登山”、“飞天”。就如从东海去北京,可以选择汽车、火车、飞机,但最终的目的地是“北京”,而不是“南京”或“东京”。坐飞机耗时最短到了“东京”那也是无效的。如果老师们都能认认真真地按照课程
6、标准去做,就不会“千篇一律”,而是各有所需,各有所长,各有侧重了。相信只有这样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算是有效,培养“语文人”的终极目标才会越来越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推进教学的开放,强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开展拓展性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诚然,语文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现代语文教学更是呼唤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创造条件,拓展语文教学的时空,创设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开放环境,拓展教学内容,使教学
7、内容由单一走向丰富,增加知识容量,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延伸;使教学方式由封闭走向开放,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而有创。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现在的语文课堂,延伸拓展似乎成了语文课堂的一道“家常菜”,几乎每节阅读课教师都来一个拓展延伸。我觉得拓展应注意以下方面:一、立足课本,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拓展延伸是针对教材的和课堂教学而言的,离开了教材就无所谓课内外衔接,也就谈不上向课外延伸。叶圣陶先生曾把教材定论为"例子",既然是例子,教师就必须用好。语文课外延伸必须建立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
8、。那么,我们该确定什么样的延伸角度?又该向哪个方面延伸?“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中的“此”与“彼”又是什么呢?关键在于教师在钻研教材过程中要精心选点、设点,使要拓展的面与课文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及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实施。不妨从情节、主题、作家、文体四个角度着手。1、从情节角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