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833739
大小:73.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8-06
《论中国核电技术自主研发之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中国核电技术自主研发之路1.中国核电发展的形势和任务 自从1985年3月20日秦山一期(秦山Ⅰ)核电站浇灌第一罐混凝土以来,中国核电建设已经整整走过了20个年头。先后有秦山Ⅰ、大亚湾、秦山Ⅱ、岭澳一期(岭澳Ⅰ)、秦山Ⅲ,五座核电站,共九台机组投产运营,总装机容量为670万千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这些核电站中,有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Ⅰ;有完全由法国和加拿大引进的大亚湾和秦山Ⅲ;有基本与大亚湾相同,但采用一些国产设备的岭澳Ⅰ;也有借助于大亚湾的经验,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秦山Ⅱ。这些核电站中,除秦山Ⅲ是由加拿大引进的重水
2、堆型的外,其它均是压水堆型的。现在还在建设中的有田湾(中俄合作)、岭澳Ⅱ和秦山Ⅱ扩建工程(秦Ⅱ扩),它们各包括两台机组,单机容量分别为100万、100万和65万千瓦。这些核电站的建成和运行,为我国核电站设计、建造和运营,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今后我国核电建设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短缺日见突出。如果说几年前,核电还只是中国能源发展的一个选项的话,现在则是必须走的一条道路了。国家已经有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核电发展计划:准备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即再投资4000亿人民币,再建31台百万千瓦级的核电机
3、组。 面对着这样紧迫形势,中国核电界要回答的问题是:今后的中国核电发展之路,应该怎么走?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对中国核电发展的基本形势,有一个清醒的估计。这是确定今后中国核电发展方针的依据。 2.中国核电国产化成绩的评估 在中国核电界,关于核电国产化率,你常常会听到人们这样说:秦山Ⅱ为55%;秦Ⅱ扩将达70%;岭澳Ⅰ为30%,岭澳Ⅱ的一号机组力争取达50%,二号机组将达70%。几年前,有报道说:“中国核电设备制造跻身世界前列”,说的是上海锅炉厂制造的60万千瓦核电机组的反应堆压力容器(下称压力容器)的事,据说在焊接、装配
4、、精密机械加工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开辟了中国核电设备制造的新领域。看了这些数字和报道,外界人士一定认为,中国的核电站建设一定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设计,建造(包括设备制造)和运营已经日臻成熟,只要再进一步提高国产化率,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建造核电站,已经指日可待。在中国,常常有媒体和业界的头面人物把事物的光鲜面摆給人看,而不是切实地反映事情的本来面貌,这几乎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但在这光鲜面下的事实,却并不十分令人鼓舞。 国产化的最核心的内容,是关键设备的自主制造。这些设备包括:压力容器、主循环泵、蒸汽发生器、稳压器以及主回路管道等。国产化率
5、是可以作为评估国产化成绩的一个指标,但这些关键设备制造的实绩更有实际意义,更能代表核电国产化的水平。那么,这些设备国产化的情况到底如何呢?到目前为止,除30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的设备外,我国使用的唯一的60万千瓦级国产关键设备,就是上面说的,由上海锅炉厂制造的、用于秦山Ⅱ的一台压力容器。当时报道说,“跻身世界前列”,“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实际并不如此,据媒体报道:这台压力容器接管端有四条焊缝被发现有缺陷,请了外国公司才得以修复。上锅因此失去了秦Ⅱ扩的订单。我们必须对自己的设备制造能力,做实事求是地评估。 3.国产化的秦Ⅱ扩模式和岭澳Ⅱ模式
6、 现在正在建设的秦Ⅱ扩和岭澳Ⅱ的技术路线,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秦Ⅱ扩为有更多可能采用国产设备,仍选用65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它的主要设备来源有两个途径,凡是有可能的,就采用国产设备;否则就从国外采购。压力容器和稳压器将由第一重型机械厂制造;蒸汽发生器将由上海电气制造;一回路主管道由经玛努尔(烟台)公司承担制造(算不得国产化);而主循环泵(和上冲泵)则是由日本三菱提供。而所谓岭澳Ⅱ(百万千万级)模式,有的关键设备由中国公司和外国公司合作供应,如东方电机和法国热蒙已经联合组建阿海珐公司,生产主循环泵;而其它的则是采用国内公司“为主”制造,有外
7、国公司做技术支持,设备制造所需的原材料和核心部件由外国公司供应。据报道,岭澳Ⅱ的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稳压器、主回路管道的制造,都是以东方集团下属的东方锅炉和东方电气等为主,辅之以法玛通的技术支持(加买原材料、核心部件)。 比较秦Ⅱ扩和岭澳Ⅱ,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首先,如果两座核电站建成后,技术成熟程度可达到同一水平的话,因为计划建造的核电站应为百万千瓦级的,那么按岭澳Ⅱ模式可以一步到位;而按秦Ⅱ扩模式,中国虽有制造60万千瓦级的压力容器经验,但那是上锅制造的,而且还不算十分成功。对一重来说,制造这种级别的压力容器,技术上并
8、没有继承性,仍然是不小的挑战;由上海电气承担蒸汽发生器和由一重承担的稳压器,能否通过这次制造,使其制造技术达到成熟,尚有待实践证明;主循环泵仍从日本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