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828307
大小:42.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05
《愤怒与忍辱 第一讲 认识愤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愤怒与忍辱第一讲认识愤怒 愤怒与忍辱界文法师主讲,慈云记录开场白 阿弥陀佛!今天下午的讲座主题是《愤怒与忍辱》。 忍辱,一般人不太喜欢,因为“忍字心头一把刀”,大家可能认为这是一个让人不舒服的话题。但是在菩萨道修习的六波罗蜜里边,忍辱又是不可缺少的一项。愤怒的情绪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但是学佛的人与不学佛的人有差别。作为佛教徒,应该怎样看待自己的愤怒情绪,应该如何善巧地处理这样的情绪,这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们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佛法修学之后,遇到种种不如意的境界时,我们的反应还是跟没有学佛时差不多,愤怒情绪带给我们和周围人的痛苦还和以前差不多,那我们就需要
2、好好地反思了。 有时候,我们学佛,往往在乎“功夫”怎么样——比如可以双盘很久,打坐时浑身发热、看到光明,念佛一心不乱……可是,别人一句话说过来,马上火冒三丈。或者虽然不发火,心里却郁闷得不得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学佛的水平还有待提高。 佛法的修行,注重的不是觉受,不是气脉打通或者身体发热发冷发麻……这些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我们遇到问题时,在生活中跟人接触时,我们处理问题的方法不一样了,问题最终的结果也不一样了。如果我们在这些方面有所改变,那就是真正地学习佛法,真正地有收获了。 今天,我们主要是围绕着愤怒来谈忍辱。事实上,在佛法里,忍辱波罗蜜的范畴是非常广泛
3、的,不仅是对于愤怒,包括财色名食睡,对于各种顺境和逆境,都要有忍辱的功夫。但今天我们着重谈愤怒。因为愤怒这种负面情绪伤害极大。 大乘佛法特别强调对嗔恨的对治。贪和嗔都会障碍解脱,为什么特别强调对治嗔呢?因为大乘佛法的修习重视度化众生。贪虽然障碍解脱,但它还不是特别障碍我们摄受众生、度化众生的因缘;而愤怒不仅障碍我们解脱,也会破坏我们利益众生的事业。所以,菩萨戒里,不管是《梵网菩萨戒》还是《瑜伽菩萨戒》,都把对愤怒的忍辱作为根本戒来行持。第一讲 认识愤怒一、嗔的定义 在佛教里,对愤怒的概念有所界定。 众生有三大根本烦恼——贪、嗔、痴。嗔是其中之一。嗔的定义,在经
4、典里这样说:“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隐性,恶行所依为业。” 嗔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我们面对痛苦和带给我们痛苦的对象(如灾难、病痛等)时,生起憎恨和愤怒的心。当愤怒生起的时候,我们的善心就消失了,身心不安,在愤怒的推动之下,我们会造作种种恶行。二、嗔的随烦恼 此外,嗔恨还有一些随烦恼。随烦恼是根本烦恼的等流。 (一)忿:依对现前,不饶益境,愤发为性;能障不忿,执杖为业。 对眼前的不如意境界,比如别人说了一句让你不舒服的话,“腾”地一下,仿佛就有一股火焰冒了出来,当面就发作起来了。 (二)恨:由忿为先,怀恶不舍,结怨为性;能障不恨,热恼为业。
5、 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当面没有发作,把火气压住了,但是内心里不舒服。让你气愤的东西,一直堵在心里。 比如跟家里人吵架了,当时发作的是忿,接下来这个气并没有散掉,心里总是堵着一个东西,使你坐卧不安,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着,这时候就转化成恨了。 (三)恼:忿恨为先,追触暴热,狠戾为性;能障不恼,蛆螫为业。 恨憋在心里,又能产生第三种心所,就是恼。比如你和先生吵架了,吵完了心里还在恨,带着恨回到家,小孩子跑过来了,老是在那里烦你,你忽然一巴掌就打过去了,把孩子打得哇哇大叫。这就像蜜蜂蛰、毒虫咬一样,一种很毒辣的心就出来了。为什么会毒辣,为什么会伤人呢?因为愤怒的能量
6、聚集在那里,并没有解决掉。如果你不把它处理掉,它终究会以各种因缘发作出来。 (四)嫉:殉自名利,不耐他荣,妒忌为性;能障不嫉,忧慼为业。 嫉,是贪著于自己的名利,而看到别人顺利或者得到了利益和赞叹,内心就特别不舒服,疙疙瘩瘩的。这种心会像锥子一样,扎得人很难受。 (五)害:于诸有情,心无悲悯,损恼为性;能障不害,逼恼为业。 害这个心所非常可怕。这是要伤害别人的一种心。害心生起来的时候,就要做一些对别人不利的事情。它和前面说的忿不同,忿是自己心里不舒服,而害心生起时,自己心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舒服,但是就想折磨人。这是非常负面的心行。有的人喜欢折磨小动物;有
7、的人以伤害别人为乐趣;有的人看到别人倒霉的时候,觉得很爽。 以上这些都是愤怒的种种表现形式,经典里大致地罗列了这几种。 愤怒的表现形式其实还很多。比如郁闷。有时,你心里特别郁闷,好像都要得忧郁症了,你会觉得这可能是一种忧伤吧。但是这种忧伤,你要到根源上去看它,它其实也是一种愤怒。有的愤怒是针对别人的,有的愤怒针对你自己。当愤怒转向攻击自己的时候,就会表现为自卑、自责,内心痛苦。这些情绪都是嗔恨的表现,是嗔恨的能量在我们的身心里起作用了。三、愤怒产生的原因 关于愤怒产生的原因,《入菩萨行论》里讲:“强行我不欲,或挠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