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浪岐闽江大桥互通区桥梁桩基施工工艺

福州浪岐闽江大桥互通区桥梁桩基施工工艺

ID:15826818

大小:421.50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8-08-05

福州浪岐闽江大桥互通区桥梁桩基施工工艺_第1页
福州浪岐闽江大桥互通区桥梁桩基施工工艺_第2页
福州浪岐闽江大桥互通区桥梁桩基施工工艺_第3页
福州浪岐闽江大桥互通区桥梁桩基施工工艺_第4页
福州浪岐闽江大桥互通区桥梁桩基施工工艺_第5页
资源描述:

《福州浪岐闽江大桥互通区桥梁桩基施工工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编制依据3二、工程概况3三、互通区桩基主要工程数量表7四、工程施工方案概述7五、旋挖钻钻孔桩施工工艺8旋挖钻钻孔桩施工工艺框图8㈠、施工准备8㈡、钻机就位9㈢、成孔方法9㈣、清孔11㈤、钢筋笼制作及安装12㈥、灌注桩身砼13㈦、桩基检查与验收14㈧、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17㈨、注意事项17六、冲击钻钻孔桩施工工艺18七、质量体系与保证措施25㈠、质量目标25㈡、质量保证体系25㈢、质量总体保证措施27㈣、质量管理机构28八、安全体系、保证措施及应急预案29㈠、安全生产目标、方针29㈡安全管理组织机构29㈢安全保证体系29㈣、施工安

2、全管理控制程序31㈤、施工安全保证措施31⑼、安全事故应急预案34九、工期保证体系及措施35⑴、组织机构35⑵、工期保证体系35⑶、工期保证措施36十、环保体系与保证措施41㈠、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目标41㈡、环境保护体系41㈢、施工环保、水土保持具体措施42㈣、施工阶段中水土保持措施43㈤、施工后期的场地恢复措施43㈥、环境保护应急预案43十一、文明施工措施44㈠、成立现场文明施工组织机构44㈡、现场文明施工制度及规划44㈢、文明施工具体措施44十二、雨季、夏季高温施工安排及措施47㈠、雨季施工安排及措施47十三、职业健康保证措施48㈠

3、、职业健康目标48㈡、组织管理措施48㈢、保证措施48一、编制依据1、《福州市浪岐闽江大桥工程施工图设计》2、《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5、《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二、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福州市琅岐闽江大桥及接线工程起点K0+000,位于国道104线的2300km+272m里程号处,向西与长安大道相交后,与沈海高速东侧规划路并线至亭江互通后,向东跨越闽江,至琅岐岛环岛路与通河路,全长6.789km。整个工

4、程包括琅岐闽江大桥、亭江互通、琅岐环岛路互通及亭江侧道路4个部分。本项目以主桥跨中桩号K3+657.000为分界点分成Ⅰ、Ⅱ合同段。福州市琅岐闽江大桥及接线工程第Ⅰ合同段位于亭江侧,起讫里程桩号为K0+000~K3+657.000和亭江接线JK0+000~JK1+658.000,长约3.657km。包括主桥(亭江侧全长634m)、亭江侧陆上引桥、亭江互通、亭江侧道路(含主线部分路段和亭江接线)。福州市琅岐闽江大桥及接线工程第Ⅱ合同段位于琅岐侧,起讫里程桩号K3+657.000~K6+789.000,长约3.132km。包括主桥(琅岐侧全

5、长646m,含跨中合龙段)、琅岐侧水中引桥、琅岐侧陆上引桥。琅岐环岛路互通和道路。2、工程地质区域地质资料和现场调查表明,福州琅岐闽江大桥及接线工程场地地表多为第四系冲海积淤泥、淤泥质土和黏性土所覆盖,场地两岸地段出露的基岩主要为燕山晚期侵入的花岗岩。根据钻探、野外鉴定和室内土工试验成果,拟建工程场地地层可分为6大层。场址区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人工填土(Q4me),第四系冲海积(Q4al+pl)可塑状黏土、软-流塑状淤泥或淤泥质土及冲洪积(Q4cal-pl)软塑状黏土及松散-密实砂层,冲洪积(Q3lal-pl)软塑状黏土及密实砂卵

6、石层;下伏基岩为燕山晚期侵入花岗岩(γ53)层和喜马拉雅期侵入的辉绿岩脉,分层描述如下:2.1、覆盖层①层:岩性主要为场地表部松散素填土、杂填土及耕植土:灰色,杂色,稍湿-湿,松散,含碎石、砖块等建筑垃圾和耕植土。填土主要分布于冲击平原地貌场地表部。①1素填土:褐黄、浅黄色,松散,湿,主要成份为黏性土、中砂、碎石等,硬杂质含量小于30%,堆填时间大于2年,厚度0.50-1.60m,平均厚度1.10m。①3耕土:深灰色,可塑,松散,成份主要为黏性土富集植物根系,质较均,厚度0.20-1.20m,平均厚度0.49m。②层:为场地主要地层,岩

7、性主要为:黏土、淤泥、淤泥层的中粗砂层、夹淤泥薄层的粉砂,及下部中密-密实状中砂和稍密-密实状碎卵石。表层粉砂主要分布于河床段。②0黏土:局部相变为粉质黏土,灰黄、褐黄色,湿,硬塑-软塑,以可塑为主,含铁锰结核物等,质较均,粘性较强,无摇振反应,捻面较光滑,有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中等,厚度0.50-3.10m,平均厚度1.39m。②1(含泥)细砂:浅灰色,稍密为主,局部呈松散、中密状态,饱和,主要为中、细粒石英砂,多夹2mm-5cm淤泥薄层,粘粒含量较高,级配较差。厚度1.10-19.50m,平均厚度4.42m。②2淤泥:局部相变为淤泥质

8、土,深灰色,饱和,流塑状态,局小部分钻孔为软塑状态,含有腐植物、贝壳等,局部夹有少量中细砂,有臭味,中-高灵敏度土,层厚较大,厚度2.20-22.00m,平均厚度7.95m。②3淤泥质土夹细砂:深灰色、浅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