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社会史课程论文

中国近现代社会史课程论文

ID:15821010

大小:3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5

中国近现代社会史课程论文_第1页
中国近现代社会史课程论文_第2页
中国近现代社会史课程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社会史课程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近现代社会史课程论文2010-2011学年下学期通识课程论文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社会史姓名:王亚伟学号:10100135科举制度的废除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影响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延续时间最长、影响作用最大的一种考试制度和选官制度。由于它本身的公平竞争性、不分阶级性,使它在封建社会上升发展时期,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但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拥有封建社会属性的科举

2、制度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成为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的障碍,成为阻碍中国社会顺应历史要求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不可避免的寿终正寝。但它的废除依旧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举考试是为封建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而建立的官吏选拔制度,它无法超越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因而必然包含着保守、封闭、僵化、驯服、官本位等封建消极因素。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封建制度的没落衰败,这些消极因素就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破坏力。近代中国严重的内忧外患日益暴露出通过科举考试所选拔的人才无裨国用,士子们所学的儒家经义不能救国。鸦片战争后,与西方入侵同时俱来的是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西学的进步,使通过科举制度所反映和表现的中国传统

3、文化显得陈旧与落后,从而对科举制度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当时有不少有识之士指出:国家正面临/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外患日逞,西学东渐,昔日占毕时艺,不足以有为时风所趋,如潮水然,有不得不改革之势。旧学不足以有为。由此可见,科举制度衰亡的根本原因在于未能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而铲除腐败,吐故纳新,不断进行自身改革,所以最终被历史浪潮所湮没。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后,中国近现代教育正式开始。然而,数千年的教育传统和心态不可能在顷刻间随之烟消云散。首先,科举制度的废除对高等教育近代化与女学兴盛产生了推动作用。有学者认为,虽然早在19世纪中期开始,中国即已兴起了新式高等教育,但在科举废止前,高等教

4、育近代化发展的步伐一直十分缓慢。这是由于科举不仅是传统高等教育的重心所在,而且还极大地制约着新式学校教育的发展。因此,科举改革事关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变革之全局。科举存废成为新旧高等教育转化的关键所在。废除科举后,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学制迅速推广,近代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形成,留学教育迅速发展,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废科举所带来的另一个有利影响是女学的兴起。作为社会的半边天,女性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女性接受教育则是反映其社会地位高下的重要指标,也是社会平等和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废除科举制度后的1907年,清政府又颁布了女子小学堂

5、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章程的颁布,3/3中国近现代社会史课程论文标志着清政府已正式承认女学堂的合法性,女子教育也被正式纳入学校系统,这为女学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女学从此便蓬勃地开展起来,且层次不断提升。据统计,1904年,全国学堂总数为4222所,1905年为8277所,1906年为19830所,1907年为35913所,1908年为43088所,1909年则已高达52348所;学生总数也逐年递增,1905年以前最多不过258873人(不含军事、教会学堂),1907年达到1024988人,1909年达到1638844人,1912年跃升为2933387人,几乎是1905年的12

6、倍。学堂和学生数的增长中便有女学的贡献。截至1907年,全国共有女子学堂428所,女学生15496人。到1909年,全国已有在校女生78376人。其次,科举制度的废除对教育的普及与学堂对教育的促学力有所减弱。科举被废后,虽然新式教育大兴,学堂数和学生数猛增,但其普及教育之功非但远不及科举,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说还严重阻碍了教育的普及。1905年后,学堂的绝对数量虽有惊人增长,但对于当时有着4亿人口的中国,仍是杯水车薪。据估计,1906年,中国应受学之人约1亿,其中学儿童至少5000万,而实际就学率仅为6%。在兴学成绩斐然的直隶,1903年至1908年,学生数从6000人增加到18万余

7、人,以平均每年5%的速度增长,但相对于570万学龄儿童,1908年隶的就学率仍只有3.2%。据罗斯基的研究,1880年清代识字率男性为30~45%,女性为2~10%,平均识字率在20%左右,这一比率不亚于英国和日本在现代化以前的识字率。但从1895年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期间,全国平均识字率却一直在下降(直到1930年代,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数只占总人口的17%),以至于梁启超曾在1915年批评新政时说,20年来办现代教育使得全民不识字。另则,学堂对教育的促学力远不及科举。邓嗣禹在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