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政法干警考试指导:行测new

2012年政法干警考试指导:行测new

ID:15820107

大小:4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5

2012年政法干警考试指导:行测new_第1页
2012年政法干警考试指导:行测new_第2页
2012年政法干警考试指导:行测new_第3页
2012年政法干警考试指导:行测new_第4页
2012年政法干警考试指导:行测new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年政法干警考试指导:行测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的“三大”方法常识判断是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常识部分并不是要求考生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而是考查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虽然涉及科目较多,又没有公式和确定的算法,但总是有解题技巧可循的。做常识题目,拥有扎扎实实的知识积累是最关键的,但解题技巧为大家提供了另一种思维方式,在个别情况下会成为生死攸关的砝码。下面考德上教育专家就着重谈一下常

2、识判断的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题干分析法题干分析法,主要适用于题干很长或者带有词语定义的题目。公务员考试是非常严谨的考试,一般不会有废话,题干长就会提供相对较多的信息,尤其是对于词语定义这样的题目,定义本身可能就是答案,这样在做题的过程中,考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分析和斟酌题干上面,然后根据分析,对照选项,就能很快得出答案。例题: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我国正在采取措施,实施“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的方针,使收入分配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

3、这主要是为了促进( c  )。A.生产的发展                B.效率的提高C.社会的公平                D.内需的扩大【安徽考德上点评】此题先是说明了什么是“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然后说我国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最后问的是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对于不知道我们国家的收入分配方针政策的考生,就可以从题干入手,去看定义,定义强调的是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即这种分配结构的目的,是要保证大部分人都能有中等收入,同时缩小社会低收入和高收入人群的比例,这就是一个“平均”的过程,这样做自然是为了社会的公平。答案显然是C。二、

4、首尾两端法有关历史事件排序的选择题通常要求考生判断一连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此种题型可以采用首尾两端法进行判断(从头或从尾判断),即从这一串事件的头或尾进行分析判断,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无需对各事件的具体时间进行分析,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甚至能大大提高命中率。例题: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c  )。A.司马迁修《史记》→文景之治→王莽篡汉B.杯酒释兵权→岳飞抗金→王安石变法C.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秦统一天下D.玄武门之变→黄巢起义→安史之乱【安徽考德上点评】本题无需分析各个事件的具体时间,只需掌握大致的

5、时间段即可,可对各个选项从头或从尾进行判断。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对A项从头分析,司马迁修《史记》是在汉武帝时期,晚于文景之治,故排除。第二步,对B项进行从尾分析,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北宋,岳飞抗金发生在南宋,故排除。第三步,对D项进行从尾分析,安史之乱发生在唐玄宗年间,而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末年,应晚于安史之乱,D项错误。据此可以得出答案为C。三、词义联想法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且具有客观性。在解题的过程中,如果对于所考知识点不熟悉,发散性的联想思维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词义联想法是指根据

6、题干和选项中的信息词进行联想,从而选出与信息词有关联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的做法。该方法常适用于考查概念性的题目,在遇到陌生的科技词条的时候,考生可以运用该方法协助解题。例题:关于宇宙的起源,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理论是(  b )。A.能量守恒定律  B.大爆炸理论  C.暗物质学说  D.黑洞理论【安徽考德上点评】宇宙起源的理论,属于比较生僻的科技常识。这种题目,我们可以通过信息词的字面意思来判断答案。先通读题干,可以看到“起源”是本题中对该理论最关键的提示,因此确定其为信息词。再分析选项,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大爆炸”非常形象的 

7、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指导十二——寓意理解题重难点 所谓寓意,即为寄托或蕴含的意旨或意思。寓意理解型题目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片段阅读中的一种特殊题型。其材料通常为含义深刻的寓言或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这些寓言故事中主人公可能为人,也可能为动物及其他生物,语言生动、趣味性强,在轻松的语言背后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考德上教育专家认为,解答寓意理解型题目,可主要采用尾句分析法、对比推导法和排除法这三种方法。为此,安徽考德上特意为广大准备考国考的考生整理了这篇备考指导十二,希望能为大家的国考备考添砖加瓦,为大家的公考之路保驾护航。  一、 

8、尾句分析法  寓言一般会通过故事的结局来警示读者,使之获得启迪,即多在故事的结尾点出寓意。因此大部分寓意理解型题目,题干材料的尾句多直接或间接点明寓意,抓住了尾句,也就找到了解题的关键。  【例题1】 只要生存本能犹在,人在任何处境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