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806419
大小:169.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08-05
《历史课程目标的变化与有效达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历史课程目标的变化与有效达成纲要•课程简介•专题讲座•思考与活动•拓展资源课程简介逐条分析历史课程目标的变化,并结合教学案例对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的内涵进行了阐释,还从教学目标的制定、表述与达成进行了论述。核心问题:理解历史课程目标的内涵,并能够作用于日常的历史教学。学习目标:1.认真聆听专题讲座,从整体上把握本主题教学的主旨、重点、难点以及策略。尤其重视其中的案例,反复进行研读,尽可能从中获取最大的效益。2.认真阅读专家提供的拓展资源,加深对专题讲座中观点的理解,或者对专题讲座中的观点提出质疑。3.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交流,提供自己的教学案例,发表自己的教学观点,与专家
2、和同伴进行思想的碰撞。4.在听讲、阅读和交流的基础上,吸收他人的长处,汲取他人的教训,反思自己的教学,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精彩。专题讲座提纲1、两个层面的目标2、课程目标的变化3、三维目标的内涵4、教学目标的制定5、教学目标的陈述6、教学目标的达成一、两个层面的目标目标——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现代汉语词典》)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例:《文艺复兴》教学目标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文艺复兴中的科学探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理性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2)通过对人文主义的认识,使学生充分认识人的价值,培养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对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要达到的
3、标准或结果的预期。27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对学生通过学科教育教学要达到的标准或结果的预期。小结•教育目的大于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大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师的专业活动。教学目标的功能“教学目标的作用,对教师而言,如同打靶时枪上的准星,要把得住、瞄得准、三点(眼睛、准星、靶心)一线且不能马虎。当然,从教学过程看,它是一课之魂。目标模糊如同混沌无窍,虽有动态然终不是有意义的生命。从教学效果看,它是一课之准绳,目标繁复如同剺尺,虽有形制然实不能有价值的规矩。”——赵亚夫《历史教学目标刍议三》教学目标有什么用例:北京市月坛中学贾海燕《统一多民
4、族国家的巩固》教学目标了解清前期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主要措施,概括清前期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识读秦、汉、唐、明、清五幅地图,理解清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所做的历史贡献;体会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重要性,感受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恩威并济”中的“恩”•图片:普陀宗乘之庙•视频:《十世班禅转世灵童¡°金瓶掣签¡±仪式》•史料: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清文献通考》)“恩威并济”中的“威”•地图:史料:(大小和卓)¡°竟敢戕害使臣,僭称巴图尔汗,情尤可恶,若不擒获正犯,则回众终不得安生,用是特发大兵,声罪致讨。¡±¡ª¡ª《清高宗实录》“恩威并济”中的结果¡°彼国
5、(俄罗斯)以其愚戆,时加欺凌。大兵既定伊犁,威布遐迩,土尔扈特部长闻之曰:¡®吾侪本蒙古裔,今俄罗斯种类不同,嗜好殊异,又复苦凋丁赋,席不暇暖。今闻大皇帝普兴黄教,奚不弃此就彼,亦良禽择木智也。¡¯¡±27教学策略:判断比较分析•判断,即根据提示信息(如长城、瓦当、唐蕃会盟碑等)识读疆域图所属的朝代;•比较,即比较疆域发展轨迹,感受和体验中国古代疆域变迁的大致历程,理解清朝疆域是在继承前代版图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和巩固;•分析,即让学生分析和概括历代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再对照清朝¡°修庙¡±的方式处理民族关系,学生们就能比较深刻地理解清朝民族政策的高明之处,及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6、的巨大贡献。•作业2:社会调查请你在雍和宫、西黄寺、牛街清真寺三者当中,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进行考察:我们身边的这些历史建筑在哪些方面体现了清代的民族政策?检测学生能否¡°体会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重要性,感受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小结•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是选择教学资源的标准•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评价的标尺二、历史课程目标的变化(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文化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
7、等。上个世纪80年代,一家法国汽车公司在长城东段的¡°老龙头¡±拍摄了一条汽车广告。广告在法国电视台播出仅十几秒,就遭到无数法国观众的电话斥责,他们愤怒地说:¡°具有悠久文明的法兰西民族,怎么可以为了拍一条商业广告,竟然让汽车爬上人类文化遗产!¡±结果,这个广告被迅速撤掉了。法国人认为,长城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ª¡ª王国维《国学丛刊序》2.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