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8年高中数学 黄金100题系列 第65题 空间角的计算 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65题 空间角的计算32I.题源探究·黄金母题【例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棱PD底面ABCD,PD=DC,点E是PC的中点,作EFPB交PB于点F.(1)求证:PA//平面EDB;(2)求证:PB平面EFD;(3)求二面角C-PB-D的大小.【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600.【解析】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点D为坐标原点,设DC=1.(3)解:已知PBEF,由(2)可知PBDF,故EFD是二面角C-PB-D的平面角.设点F的坐标为(x,y,z),则.因为,所以,所以(1,1,
2、-1)·(k,k,1-k)=k+k-1+k=3k-1=0,所以,点F的坐标为。又点E的坐标为,所以,因为,即EFD=600,即二面角C-PB-D的大小为600.【点睛】直线与平面平行与垂直的证明,二面角大小的求解是高热点中的热点,几乎每年必考,而此例题很好的展现了,用向量方法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与垂直,还给出了用向量方法求二面角的大小.II.考场精彩·真题回放【例2】【2017课标II理10】已知直三棱柱32中,,,,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B.C.D.【答案】C【解析】分析:如图所示,补成四棱柱,则所求角为因此,故
3、选C。【名师点睛】平移线段法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常用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平移直线,把异面问题化归为共面问题来解决,具体步骤如下:①平移: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②认定:证明作出的角就是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③计算:求该角的值,常利用解三角形;④取舍:由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当所作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要特别注意异面直线之间所成角的范围。【例3】【2016高考浙江】如图,已知平面四边形ABCD,AB=BC=3,CD=1,AD=,∠ADC=90°.
4、沿直线AC将△ACD翻折成△,直线AC与所成角的余弦的最大值是______.【答案】【解析】分析:设直线与所成角为.设是中点,由已知得,如图,以为轴,为轴,过与平面垂直的直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作于,翻折过程中,始终与垂直,,则,,因此可设,则,与平行的单位向量为,32所以=,所以时,取最大值.【点睛】先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再计算与平行的单位向量和,进而可得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最后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可得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的最大值.【例4】【2017浙江9】如图,已知正四面体D–ABC(所有棱长均相等的三棱锥)
5、,P,Q,R分别为AB,BC,CA上的点,AP=PB,,分别记二面角D–PR–Q,D–PQ–R,D–QR–P的平面角为α,β,γ,则A.γ<α<βB.α<γ<βC.α<β<γD.β<γ<α【答案】B【解析】设O为三角形ABC中心,则O到PQ距离最小,O到PR距离最大,O到RQ距离居中,而高相等.【例5】【2017课标3理16】a,b为空间中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直角边AC所在直线与a,b都垂直,斜边AB以直线AC为旋转轴旋转,有下列结论:①当直线AB与a成60°角时,AB与b成30°角;②当直线AB与a成6
6、0°角时,AB与b成60°角;③直线AB与a所成角的最小值为45°;④直线AB与a所成角的最小值为60°.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答案】②③【解析】由题意,是以AC为轴,BC为底面半径的圆锥的母线,由,又AC⊥圆锥底面,在底面内可以过点B,作,交底面圆于点D,如图所示,连结DE,则DE⊥BD,,连结AD,等腰△ABD中,,当直线AB与a成60°角时,,故,又在中,,过点B作BF∥DE,交圆C于点F,连结AF,由圆的对称性,为等边三角形,,即AB与b32成60°角,②正确,①错误.由最小角定理可
7、知③正确;很明显,可以满足平面ABC⊥直线a,直线与所成的最大角为90°,④错误.正确的说法为②③.【例6】【2017课标1理18】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且.(1)证明:平面PAB⊥平面PAD;(2)若PA=PD=AB=DC,,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解析】分析:(1)根据题设条件可以得出AB⊥AP,CD⊥PD.而AB∥CD,就可证明出AB⊥平面PAD.进而证明平面PAB⊥平面PAD.(2)先找出AD中点,找出相互垂直的线,建立以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轴正方向,为单位长,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列出所需要
8、的点的坐标,设是平面的法向量,是平面的法向量,根据垂直关系,求出和,利用数量积公式可求出二面角的平面角.解析:(1)由已知,得AB⊥AP,CD⊥PD.由于AB∥CD,故AB⊥PD,从而AB⊥平面PAD.又AB平面PAB,所以平面PAB⊥平面PAD.(2)在平面内作,垂足为,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