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MRI诊断胼胝体损伤价值的对照分析.doc

CT和MRI诊断胼胝体损伤价值的对照分析.doc

ID:15751494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5

CT和MRI诊断胼胝体损伤价值的对照分析.doc_第1页
CT和MRI诊断胼胝体损伤价值的对照分析.doc_第2页
CT和MRI诊断胼胝体损伤价值的对照分析.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CT和MRI诊断胼胝体损伤价值的对照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CT和MRI诊断胼胝体损伤价值的对照分析作者:陈少龙,陈卫鹏,许建生,葛纪林【关键词】胼胝体损伤  [关键词]胼胝体损伤;脑弥漫性轴索损伤;CT;MRI[摘要]目的:探讨比较CT与MRI检查在胼胝体损伤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病案中临床及影像资料较完整的27例胼胝体损伤病例,回顾观察CT及MRI图像资料并对照分析。结果:在胼胝体损伤检查时MRI的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结论:CT是脑外伤的首选检查方法,MRI是显示胼胝体损伤病变的最好影像学检查手段,能弥补CT的不足。    胼胝体损伤是脑弥

2、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的一种,临床上并不少见,往往临床症状较严重,死亡率高;有时病情隐匿,常被伴发的幕上其他脑损伤的症状与体征所掩盖,影像学检查有时未见胼胝体明显异常,故此病常易漏诊。笔者收集我院病案中临床及影像资料较完整的27例胼胝体损伤的CT及MRI资料进行回顾观察并对照分析,目的在于探讨,对照CT、MRI检查在胼胝体损伤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在这方面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7例中,男22例,女5例,年龄9岁~65岁,平均36.4岁,

3、均有头部外伤史,其中交通事故23例,头部打击伤2例,高处坠落伤1例,滑倒致撞击头部1例。  1.2临床表现  入院时GCS评分3分~5分18例,6分~10分6例,11分~15分3例;27例均有原发性昏迷或意识障碍,昏迷时间小于24h15例,24h以上者12例,瞳孔扩大13例,其中单侧扩大5例,双侧扩大9例。  1.327例均做颅脑CT及MRI检查  外伤后CT检查时间最短30min,最长2d;MRI首次检查时间外伤后1d~2个月。CT使用日本岛津SCT―4500TE扫描机及MarconiUltraZ螺

4、旋CT机,常规体位使用头托,起始OM线,层厚,层距均为5mm~10mm。MRI使用安科公司ASM―0.15P低场磁共振机,采用自旋回波(SE)序列、T1WI(TR400msTE183ms),T2WI(TR2300ms~3500msTE100ms),层厚5mm~10mm,间隔1.5mm~2mm,常规横轴位加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  2结果  2.1头颅CT结果  本组27例,能显示胼胝体损伤13例,其他部位(含1个及以上损伤灶)14例,其中大脑皮层及皮层下11例、小脑半球2例、脑干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

5、,脑肿胀9例,复合性脑损伤19例,其中显示伴有胼胝体损伤的复合性损伤13例。不能显示脑叶明确病灶或仅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肿胀者共6例。  胼胝体损伤部位、性质:CT显示胼胝体损伤13例中,体部7例,膝部5例,体、压部同时损伤3例,压部1例;体部、压部、膝部弥漫性损伤1例,胼胝体出血性损伤4例,非出血性损伤9例。  2.2头颅MRI结果  本组27例均能显示胼胝体损伤,其他部位损伤25例,其中大脑皮层及皮层下20例,小脑半球3例,脑干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脑肿胀9例。其中显示伴有胼胝体损伤的复合性

6、损伤25例,孤立性损伤2例。  27例胼胝体损伤部位、性质:体部15例,膝部10例,体、膝部同时损伤7例,压部2例。体部、压部、膝部弥漫性损伤2例,胼胝体出血性损伤5例,非出血性损伤22例。  3讨论  3.1损伤机制  胼胝体是连接两侧大脑半球的主要神经纤维,与大脑各脑叶、透明膈、穹窿之间都有纤维联系,其机能与执行两半球的协调活动有关。胼胝体损伤是的一种,发病机制是由于外伤使颅脑产生旋转加速度和/或角加速度,使脑组织内发剪力作用,导致神经轴索和小血管的损伤,而灰白质交界处、胼胝体及脑干上端是剪力作用

7、下的易损区[1]。非剪力性脑损伤较少单独累及半球穿梭部的白质联合纤维,而胼低体位于大脑纵裂的底部,与侧脑室顶部相邻,故胼胝体损伤的发生率低,孤立性胼胝体损伤则更少见。本病常伴发于脑部其他的损伤性病变,本组有25例同时合并颅内各脑叶及脑干的挫伤或血肿,且多为DAI。本病多发生于交通伤,可能为头部受到旋转、扭曲及高速运动的加速性暴力或突发的减还性暴力作用时,因剪应力而致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白质联合结构中的神经轴索损伤有关。文献报道胼胝体损伤性改变可为出血性[2,3],也可为非出血性,本组病例以非出血性为主(2

8、2/27);本组27例统计,胼胝体损伤常见于体部(15例)及膝部(10例),少数位于压部(2例),而嘴部未发现。病灶大小不一,体积较小者多见于压部,尤其是小型的出血灶或血肿。  3.2CT及MRI对照3  文献认为[4]:CT对轴索剪切伤的诊断精确性差,有阳性发现的几率仅为20%~50%,由于MRI敏感性增加,在评价CT阴性而有神经学损害或临床表现与CT表现为不成比例的病人方面起重要作用[4]。CT能较好显示胼低体出血性损伤。但CT检查对于胼胝体非出血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