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723668
大小:3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5
《综合实践活动理论与实施中的几个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综合实践活动理论与实施中的几个问题作者:佚名 转贴自: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 点击数:2631 文章录入:taixue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发、创造的课程。不仅要从理论方面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价值,而且要分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及其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关系,并从教师培训方式、课程资源库和人才资源库的建立以及课程实施评价等方面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目标与价值;课程形态;实施与评价黄雪然,重庆市北碚区教育研究所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员,主要从事中小学课程、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 张学敏,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研究。 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所要求的必修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其他学科都具备的《课程标准》,更没有《课程标准》下编写的教材,把大量的创造空间留给了广大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因此,较全面和深入领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应是中小学教师实施操作的必要前提,而实施操作乃至评价等问题亦需多方面探索。 一、目标与价值 (一)社
3、会与个人最大限度的统一 一切从社会需要出发是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努力追求的目标。雷锋形象的树立、大公无私精神的大力宣传,应试教育、精英主义教育等,都是仅从社会功利出发来设计人的发展。然而,作为社会整体中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和内在的生存与发展要求,否则,便将最终失去勃勃向上的活力和创新进取的原动力。如果只从满足社会现有需要的角度,尤其是只从直接满足社会功利的角度看个人,这不仅对社会个体的生存与发展不利,还直接影响社会长远的发展。 所幸,《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在改变着这种极不利于学生成
4、长和发展的倾向。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1]谋求学生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终极追求。[2]综合实践活动更趋向于社会要求与学生个体需要相统一,既注重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发展学生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又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从自己的现实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选择自己有兴趣的课题,在自己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开展各项研究活动。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体现
5、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的教育思想,它既重视学生的个体生活也重视学生的社会生活需要,使学生的个性需要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互相依存又相对独立,它是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统一。 (二)整体性与生成性 1.整体地认识世界。 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万事万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类最初的发展,并没有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之分,人们对自然、社会的认识是浑然一体的,哲学是所有智慧活动的总称。正是这样的原因,才出现像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这样的人,他既是哲学家,又是教育家、还是物理学家,马克思不也是
6、这样的世界伟人吗?他既是数学家,又是哲学家、经济学家、教育学家,还有很多东西方的古代哲学家如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等都是这样的百科全书式人物。然而,人类为了进一步认识世界,把世界进行分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先后从哲学中分离出来,进而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作进一步分离。在现代社会,或许有出色的物理学家、经济学家,然而,你很难再找出多领域都出色的人才。世界本身因为人类的分离而改变了吗?没有,他依然是浑然一体的。在实际生活中,你找不到一个纯数学问题,也找不到一个纯教育学问题,我们必须综合地运用知识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综合实践活
7、动课程正是为培养具有这种能力的人而设置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跨学科的、网络式的、平等对话的、流动鲜活的,是现代教育的集中体现。现行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为了教学的方便把整体的世界分解得支离破碎,教学不但没有成为人发展的动力,反而成为人发展的羁绊。综合实践活动“不只是改变一种课程组织方式,它在本质上是课程价值观的深层变革”。[3]其所追求的是学科知识与生活知识的统整,科学智慧与艺术智慧的统整,此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价值。 2.学习过程具有生成性。 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也是已经过去的结果。知识的学习无疑是必须
8、的,然而,在传统教育中这几乎成为教学的全部。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每4年有75%的知识被更新。可以设想,进入21世纪,知识的更新更是日新月异,如果不能让知识增殖,知识本身并无多大实质意义。如果不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就无法培养出能适应21世纪发展和建设所需要的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