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696829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4
《浅谈初中科学探究性实验的误区及优化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科学探究性实验的误区及优化策略 【摘要】在科学教学中,要有目的、多方位的引导探究性实验,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课堂中学生参与率,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本文针对当前初中科学探究性实验存在的误区,并提出几点优化策略。 【关键词】误区;探究性实验;优化策略 目前我市各学校正在摸索“135”课堂教学模式,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突显主题,体现探究”,而五步教学中心又是“活动探究”。新课标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目的在于体验探究过程,培养探究意识”。因此,在科学课堂中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一、探究性实验教学存
2、在的误区 1.侧重“玩”而忽略“思” 在上课时,有的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后,就直接让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实验并不如愿,在给出适当的提示后,学生继续实验,而又因时间限制,没有给学生充分时间去讨论、汇报,就结束了探究。 2.探究没有目的性 在课堂上,教师没有把实验的焦点落在知识的重点、难点上,主次不分,很容易误导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难以整体把握。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没有把握住教学重点,为学生的探究掌好舵。 3.放任自由 在以科学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活动应当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然而,由于一些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存在偏差,过分强调学生的
3、主体地位,弱化教师的指导作用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放任自流。 二、探究性实验教学优化策略 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教师的指导作用不能忽视。把学生动手实验融入学习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意识。我们绝不能满足于“一桶水”,而应是“一条流动的河”。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引导、组织学生去“猜想”、去“创造”、去“发现”,通过亲历实验过程,使学生自己学会科学知识。在学习《大气压》一节时,学生在理解大气压存在且很大总是觉得不可思议,我就让他们自己做一做覆杯实验和小组合作马德堡半球实验,让他们亲身体念。 2.创设问题情境 俗话说:“学贵知疑
4、,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在充分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的科学探究情境与已有知识冲突所在,从而引燃探究火花。 3.变演示实验为探究实验 教材中的一些概念、规律如果是通过老师在讲台上演示实验、学生在座位上观察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然后归纳得出。这样安排实验的可见度小,学生的参与性不高、学生对实验过程缺乏体验,并且知识和能力都得不到提升。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将某些课堂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或随堂实验,使学生能亲自参与控制科学现象及现象产生的条件,使某些科学现象、科学规律、科学公式经过学生自己动手,在老师的指导下“
5、发现”出来,这样,既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理解透彻,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节的教学中,教材安排的是由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但改为学生随教师一起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由于学生亲自控制现象产生的条件,在科学环境中学习科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总结出来的规律就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又学习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又如,在研究焦耳定律时,教材安排的是演示实验,先将两根阻值不同的电热丝串联在电路中,然后对质量、初温均相同的煤油加热,观察烧瓶中细玻璃管内煤油液面上升情况,来研究电热大小与电阻的关系。教学中发
6、现老师照着课本的安排进行实验,学生没有经历探究,既不能调动学习兴趣、又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我在处理这部分教材时,把它改成分组实验,首先要求学生猜想电热的多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说出你猜想的依据。学生经过讨论,猜想到电热的大小可能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有关,然后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他们都想到了采用控制变量法,对于如何判断电热的多少,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是将温度计玻璃泡贴在电热丝上,比较温度上升的情况;有的是在电热丝上各插上一根火柴,观察哪根火柴先被点燃;有的是在电热丝上涂上石蜡,观察谁先被熔化;有的是电热丝给气球内空气加热,比较气球内空气体积的大小;有的是给水或其它液体
7、加热,比较温度上升的快慢等等。接着我让学生按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探究,当学生通过不同方法都得到了与其他小组相同的结论时,那种成就感就不言而喻了,学生亲自经历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兴趣很高,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4.设计开放性实验 实践是创新的摇篮,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科学实验中,即使实验目的和要求相同,但如果实验原理和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