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666690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4
《试论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 论文摘要:新生进入大学后面临着各种适应性问题,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发展。文章旨在探讨新生面对的几类适应性问题,分析其原因,找出其对策,将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与学风建设相结合,创新大学生适应性教育机制。 论文关键词:适应性;大学新生;思想政治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大学一年级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思想和行为将极大地影响学生大学期间的发展状况。而大一新生对大学的概念就像小学生对一年级的概念一样完全空白。所以我们要把握住大学的第一学年,合理
2、的灌输大学学风的理念,让他们把形成良好学风当成一种习惯,建立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同时,我们发现很多大一新生在入学之初存在着不同程度、不同类别的适应性问题,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发展。因此,大一新生的适应性教育至关重要,既是一种起步教育,又是一种规划教育,不仅影响到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更是影响优良学风是否能顺利构建的关键。 一、大一新生面临的适应性难题 大学新生怀揣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兴高采烈地走进了大学校园,但面临着全然陌生的环境,许多新生在思想上、心理上产生了很多的不适应。这些
3、不适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环境的不适应 大一新生来自五湖四海,由于地域文化、教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当面对全然陌生的环境、新的管理体制、更加多元的文化环境时,会形成巨大的反差,从而产生不适应感或者焦虑情绪。 2.对生活习惯的不适应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中学阶段一直有父母的悉心照顾,缺乏独立生活和集体生活的经验,自理能力较差,很容易无所适从产生无助感,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另外,有一些来自农村的新生,特别是边远山区家庭困难的学生,面对丰富多彩的新生活,面对大城市的素质
4、教育,易产生压抑和自卑感,感觉无法真正融入到大学生活中。 3.对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 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机制都不尽相同。进入大学,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课程综合性、理论性增强,课程难度加大,并且课程容量增大,大多教师采取的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面对这些变化,许多新生感到不适应,不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去学。大一新生的课程设置相对中学时的密集安排而言相对宽松,学生拥有大量的时间来自由支配。很多学生早已习惯了被人安排的学习生活,一旦主
5、动权到了自己手里,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去安排、规划。而考试一般都集中安排在学期末,很多学生渐渐养成了懒散的学习习惯,最后发展成平时不努力,考前搞突击。另外,有些学生对自己缺乏了解,对所报的学校、专业也缺乏了解,只是按照父母的意愿填报了志愿,进入大学学习后,发现理想与现实有巨大差距,对专业课程没有兴趣,丧失了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3 4.对人际交往的不适应 大学新生来自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性格特点,造成人际交往的复杂和困难,容易因为交往受挫而引发自卑、孤僻的心理问题。另外,通过对宿舍问题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宿
6、舍矛盾都不过是日常生活中鸡毛蒜皮小事情的积累,但由于有些学生自我意识较强,日常生活中容易计较得失,缺少对其他人的理解和体谅,彼此之间缺乏沟通,久而久之矛盾越积越深,导致宿舍关系紧张。此外,进入大学后男女生交往有了更大的空间,有些新生也产生了在男女异性交往上的不适应,感觉无所适从。 5.心理适应,对学生个体的独立带来的心理上的不适应 面对全新的环境,新的教学方式,新的人际关系模式,新生很容易因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而产生心理落差。特别是那些高考发挥失常的学生,对于学校、专业都容易产生失落感和不平衡感,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厌学情绪。
7、同时,虽然都是学生身份,但中学生和大学生有着本质的不同,这是一个难得的走向成熟的机会,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力量完成角色上的转换。很多学生在中学时是佼佼者,到了大学,面对来自各地的精英,可能会有技不如人的感慨,部分学生由于遇到挫折而一味的沉浸在怀旧的情绪中不能自拔,最终一蹶不振。 二、创新适应性教育机制,解决新生适应性障碍 1.完善新生入学教育内容,灵活入学教育模式 进入大学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大学的教育环境、管理制度、学习生活方式、人际交往模式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新生在思想上、生活上、心理上都可能产生各种困惑,遇到
8、各类难题。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也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学校、了解专业、了解大学与中学的不同,进行自我调整,从而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对于高校来说,每年的入学教育内容逐渐趋于固定化、常规化,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文明养成教育,校史校风教育,法规校纪教育,专业素质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