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647238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4
《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制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制约 摘要:我国从2007年1月1日起实行新的会计准则。新准则与旧准则相比,既在某些方面严格制约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又为企业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的条件和空间。本文重点分析了几项具体的新会计准则,阐述了新会计准则和旧会计准则相比,在制约企业盈余管理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盈余管理;新会计准则;制约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 盈余管理是目前经济学和会计学广泛研究的课题之一。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术界存在着诸多不同的意见。以下有两个比较权威性的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基本涵义。一是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William·K·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
2、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另一是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Kathehne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但是,总的来说,学者们一般都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盈余管理进行定义:一是是否将盈余管理局限在企业会计准则的范围之内;二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是否为了私人利益最大化;三是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是否仅局限于会计方法。对于此,我们可以将盈余管理界定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在会计准则规定的范围内,运用会计方法或者非会计方法,寻
3、找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一种披露管理方法。 二、盈余管理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关系 一方面,盈余管理受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的制约。但是另一方面,会计准则作为公认的会计原则,为企业留下了一定的自由选择空间,因为如果准则对所有的会计处理都做出具体规定,那么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和相关性就会有所下降。会计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判断做出相应的会计处理。而在某种程度上,企业正是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情况下,利用会计准则留出的选择和未规范的部分来进行盈余管理的。 三、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制约 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减值准备对盈余管理的
4、影响。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很大程度影响到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不同的会计人员主观判断不同,进而影响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影响利润。因此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运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当企业管理者希望减少企业利润时,就会较多地提取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当期费用;反之,则通过转回资产减值准备来增加当期会计利润。比如说,在某一年对企业提取了大量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因为提取比例可由企业自己确定),使得当年利润下降很多,次年却以债务重组等方式“成功收回”而大量冲回已计提的“坏账准备”,使次年的利润突增以达到某种盈余目的。新会计准则规定了企业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
5、(采用成本法除外)的减值准备计提后,在企业继续持有的资产期间不得转回计入损益,只允许在对资产进行处置时再做出相应的会计处理,计入公积金。由此可见,新的资产减值准则实施后,这种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将被大大缩小,更加有利于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 (2)存货计价准则变化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旧的企业会计制度对存货计价方法通常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以及加权平均法。企业可以选择的计价方法很多,不同的计价方法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说如果用后进先出法,当物价上涨时,先发出的存货的成本就会比较高,当期的销售成本也会比较高,会导致企业利润的下降。而在物价下降时,
6、正好相反,发出存货的成本将会较低,当期的销售成本也会较低,从而会使企业的利润上升。由此看来,企业经营者是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计价方法来调整企业的利润以满足其自身需要。而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这一取消减少了企业选择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范围,使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段减少了,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企业的盈余管理。我们知道,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选择主要体现在对当期利润的影响上,是通过存货的价格波动实现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企业就难以在物价上涨或者下降时通过变更存货计价方法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由此对盈余管理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3)企业合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对于企业合并业
7、务,我国过去各企业在如何确定合并成本、怎样确定对价付出的相关资产的相关损益、发生或承担的负债等方面一直比较混乱,使各企业盈余的核算有所区别,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新会计准则要求将企业将合并区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大类,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下,会计处理的基础为企业账面价值,不再使用公允价值,减少了同一控制企业合并下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双方自愿交易,由双方认可的公允价值,因此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并确认商誉的金额。这一规定符合我国的资本市场的现状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谨慎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