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永州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与思考1

对永州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与思考1

ID:15645323

大小:57.0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4

对永州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与思考1_第1页
对永州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与思考1_第2页
对永州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与思考1_第3页
对永州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与思考1_第4页
对永州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与思考1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永州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与思考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永州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与思考湖南省统计局       2004-09-2111:00:33改革开放以来,以县域经济为主体的永州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为经济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财政实力不断增强、自主增长能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但与此同时,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财政形势偏紧、基础设施落后、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居民增收难等矛盾长期困扰着   县域经济的发展。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市场环境显著改变,加之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困难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县域经济的发展潜力尚远未发挥。   一、县域经济是永州实现

2、跨越式发展的希望所在   永州市的前身为原零陵地区,1995年撤地建市,目前全市共有9个县、2个市辖区。2003年底,全市总人口570.56万人,其中县域人口462.16万人,占总人口的81%;全市国土面积2.24万平方公里,其中县域国土面积1.91万平方公里,占总国土面积的85.7%。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1995年,全市县域GDP为96.12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68.8%;2003年全市县域GDP为197.65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70.5%,8年间提高了1.7个百分点,年均增长9.4%。1995年,县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额15.87亿元,占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67.3%;2003年,县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66.17亿元,占全市的69.6%,比1995年提高2.3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9.5%。2003年,县域地方生产总值超过20亿元的县有4个,分别是祁阳、东安、道县、宁远,其中祁阳县生产总值达44.34亿元,超过10亿元的有8个;人均GDP超过5000元的有4个,分别是东安、双牌、道县、江永,其中最高的道县人均GDP为6200元,比1995年增长2.31倍,年均增长11.4%。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995年,我市县域三次产业的比重为50.4:

4、25.7:23.9,农业比重超过一半,全市二、三产业的比重为49.6%,为典型的农业经济社会。从各县域情况看,一产业比重超过50%的有祁阳、江永、宁远、江华4个县,其中最高的江华县达59.9%,超出全市平均水平9.5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重最低的江华县仅为40.1%,比最高的蓝山县低19.1个百分点。到2003年时,我市县域三次产业比重已演进为36.1:27.0:36.9,8年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14.3个百分点,而第二、第三产业分别提高了1.3、13.0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重已达六成以上,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其中,江华县农业比重下降了1

5、5.7个百分点,祁阳县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7.5个百分点,宁远县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16.5个百分点。   (三)财政实力不断增强。1995年,全市县域财政总收入5.47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65.1%,县域财政总收入超过1亿元的只有祁阳县,为12431万元;2003年,县域财政总收入达到7.96亿元,比1995年增加2.49亿元,增长45.5%,年均增长4.8%,占全市的比重为57.0%,县域财政总收入超过1亿元的已增加到3个,分别是祁阳(16558万元)、道县(10519万元)、宁远(10095万元)。其次,县域可支配财力也明显增强

6、。2003年,县域地方财政收入为6.74亿元,比1995年增加3.13亿元,增长86.7%,年均增长8.1%;同期县域人均财政收入由1995年的82元增加到2003年的164元,年均增长9.1%。   (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据测算,1995年全市县域民营经济GDP完成70.44亿元,占县域GDP的比重为73.3%;到2003年,全市县域民营经济GDP完成149.37亿元,占县域GDP的比重为79.1%,8年间提高了5.8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9.9%,较地方生产总值增幅快了近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比重超过80%的县有蓝山、新田、道

7、县、双牌四个县,其中最高的蓝山县民营经济比重达82.5%,比1995年提高了10.4个百分点;最低的祁阳县民营经济比重为77.4%,也比1995年提高了5.9个百分点。   (五)人民生活显著改善。1995年,全市县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27元,最高的蓝山县为1342元,超过平均水平113元,反应居民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为66.4%;到2003年,全市县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达2019元,增长了66.6%,年均增长6.4%;2003年县域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5.6%,比1995年下降了10.8个百分点。2003年县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最

8、高的祁阳县为2497元,比1995年增长88.6%,年均增长8.3%;同期反映该县农民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为50.6%,较1995年降低了13个百分点,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