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ID:15635682

大小:8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4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_第1页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_第2页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_第3页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_第4页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和立意新材料作文(也叫题意作文、命意作文、后话题作文),所谓新材料作文,就是一种以“给材料但不给话题,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为特征的命题形式。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有别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新材料作文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从本质上:材料作文——讲究审题从形式上:话题作文——体现开放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

2、表述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异同:异同点作文题型同点材料作文话题作文都提供了材料异点 内容限于材料。或直接评述或引申发挥,开头、中间、结尾都要反扣材料源于材料作文而不限于材料,只要与“话题”有关就行形式限制了角度、写法、体裁角度、写法、体裁不限特点框限性大,自主性小,束缚了思想和创造框限性小,自主性大,有利想象和创造新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一般有下列类型:1、文字材料或图画材料 2、事实材料或理论材料 3、寓言型材料或比喻性材料料 4、—则材料或一组材料材料作

3、文审题的总纲:释其文意——探其深意——明其旨意具体方法一般是:l、如果材料是某种现象或某具体的事情,可以从造成这—现象和形成这件事情结果的决定因素入手2、如果是比喻类的材料,要找到本体,同时,不妨把社会生活的类似点作为抓手。3、如果是寓言类材料,一定要析透寓意,要把寓意作为切入点,而寓意往往在寓意的结尾处点示出来。4、如果是漫画类材料,大多数是针贬的弊的,故不妨在讽刺意义上多做考虑。5、如果是多则材料,可以分析材料间的关系,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综合考量。【审题原则】1.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2.

4、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怎么样审题立意?1、抓中心事件(抓材料的主要事件)2、抓对象(抓材料涉及的的对象)3、分主次(分清对象的主次)4、抓关键(抓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比如议论句等)5、辨是非(揣摩材料的情感倾向,辨析事件的是非曲直)6、找原因(依据材料分析找原因,就是根据结果去推求原因,在原因处立论,确立文章的观点。)

5、7、找关系(辨析人、事、物等诸方面的关系等)8、异中找同(进行分析比较,寻找材料间的共同点,从共同点入手提炼观点)9、异中找异。(有些相异的材料,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分歧点,我们找出分歧点,从它们的分歧点处入手提炼观点。)•1、找原因。俗语“无因不成果”,依据材料分析找原因,就是根据结果去推求原因,在原因处立论,确立文章的观点。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农夫在地里种下了两粒种子,很快它们变成了两棵同样大小的树苗。第一棵树开始就决心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所以它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储备起来,滋润每一枝树干,盘算着怎样向上生长,完善自身。由于这个原因,在最初的几年,它并没有结果

6、实,这让农夫很恼火。相反,另一棵树也拼命地从地下吸取养料,打算早点开花结果,它做到这一点了。这使农夫很欣赏它,并经常浇灌它。时光飞转,那棵久不开花的大树由于身强体壮,养分充足,终于结出了又大又甜的果实。而那棵过早开花的树,却由于还未成熟时,便承担起了开花结果的任务,而它结出的果实苦涩难吃,也不讨人喜欢,老农诧异地叹了口气,终于用斧头将它砍倒,用火烧了。•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题,确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这是一则叙事材料,是说两粒树种的不同结局:一种是急于开花结果,最后果实苦涩难吃,落下被砍掉、被火烧的结局;一种是拼命吸收养

7、料,把养料储备起来,盘算着怎样向上生长,完善自身,结出的果实又大又甜。我们“由果找因”就可以找出两种结果的不同原因:前者是急于求成,后者是厚积薄发。我们从“急于求成”和“厚积薄发”的思辨关系处立论就行。急于求成与厚积薄发,是两种做事方法。急于求成动机虽是好的,但由于忽略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往往失败,甚至会适得其反。厚积薄发则指充分准备后才能将事情办好;只有基础雄厚,发出的力量才强大。显而易见,厚积薄发才是较为稳妥且胜算较大的处事方法。2、找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