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背景下的城乡划分工作

新时期背景下的城乡划分工作

ID:15623906

大小:6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4

新时期背景下的城乡划分工作_第1页
新时期背景下的城乡划分工作_第2页
新时期背景下的城乡划分工作_第3页
新时期背景下的城乡划分工作_第4页
新时期背景下的城乡划分工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时期背景下的城乡划分工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时期背景下的城乡划分工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扩张步伐加快,人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较大变化,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在当前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质量、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城乡划分结果不仅在各类普查、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专项调查中得到普遍应用,而且也广泛应用于民政、城建、国土、公安等部门日常工作中。科学准确地对城乡进行划分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立足于现行《统计上城乡划分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以基层统计的视角对当前城乡划分工作进行粗浅分析,加深大家对城乡划分工作的认识和了解。一、城乡划

2、分工作基本情况(一)基本概念城乡划分就是对国家批准的市辖区、县级市、县和街道、镇、乡的行政区域进行划分,以政府驻地实际建设的连接状况为依据,以居委会、村委会为基本划分单位,将区域分为城镇和乡村。(二)城乡划分工作的重要性科学划分城乡是准确评价我国城镇化水平、合理规划城乡布局、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规范我国统计工作的基础。其目的在于准确反映城镇化进程,统一各部门、各专业的城乡划分口径,准确反映城乡区域社会、人口和经济的发展状况。(三)划分标准历史演变建国以来,我国始终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完善城乡划分标准和口径,正逐步向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规范

3、的方向前进。总体看来,我国城乡划分标准的变化基本以人口普查为时间节点,不断进行调整,主要分为六个阶段。(具体情况见表1)表1我国城乡划分人口划分标准演变情况时间划分依据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城镇人口:城镇辖区范围内的所有人口,即市镇人口包括城镇的市区人口、县城的城关人口、2-3千以上工商业比较发达的集镇人口以及工矿区和森林作业区等非农业比较集中的居民点乡村人口:除城镇人口外其他人口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城镇人口:市镇辖区内的非农业人口乡村人口:市镇辖区内的农业人口和市镇辖区外的人口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城镇人口:市镇辖区内的总人口(包括非农业和农

4、业人口)乡村人口:市镇辖区外的人口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口径一:第三次人口普查的口径口径二:城镇人口:设区的市所辖的市区人口和不设区的市所辖的街道人口,以及不设区的市和县所辖镇的居委会人口乡村人口:除城镇人口外其他人口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城镇人口:1.人口密度大于1500人/平方公里的市辖区全部行政区域人口;2.人口密度不足1500人/平方公里的设区的市辖区人民政府驻地和辖区其他,以及城区建设已延伸到的周边建制镇乡全部行政区域人口;3.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驻地和市辖其他街道办事处地域、城区建设延伸到的周边建制镇(乡)全部行政区域人口,以及镇政府驻地

5、和其他居委会人口和延伸村委会人口。乡村人口:除城镇人口外其他人口2006年对国家批准的市辖区、县级市、县和街道、镇、乡的行政区域进行划分,以政府驻地实际建设的连接状况为依据,以居委会、村委会为基本划分单位,将区域分为城镇和乡村,城镇区域内的常住人口为城镇人口,乡村区域内的常住人口为乡村人口。(四)现行实施标准现行的《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拟定于2006年,2008年7月通过国务院批复,是国家统计局在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大量实地调研、试点、论证过程的重要成果,其主要特点是明确了无论是村委会还是居委会,都以实际建设的连接状况来划分城乡,取消了

6、原街道、镇所辖居民委员会地域作为城镇的规定。目前各地均以《规定》为准则,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采用城乡属性①判断法进行划分,即先根据实际建设判断村级单位的城乡属性,再根据村级单位所在的统计区域和城乡属性,综合判断出村级单位的城乡类别。(五)丽水市2016年城乡分类情况据统计,2016年,丽水市共有村级单位2855个,其中依据城乡属性归类为城镇的有489个,归类为乡村的有2366个。按照城镇常住人口占全部常住人口的比重计算丽水市2016年城镇化率为58.0%,低于全省9个百分点,在全省十一市处于较低位置。表22016年丽水市村级单位城乡分类情况表分类码类别

7、数量(个)100城镇489110城区109111主城区58112城乡结合部51120镇区380121镇中心区150122镇乡结合部230123特殊区域200乡村2366210乡中心区116220村庄2250二、当前城乡划分工作面临的挑战(一)城镇化发展中出现的新形态与《规定》相悖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的不断扩张,新时期的城镇化过程已不再是简单地实现人口从农村向城镇转移,更多的是“原地城镇化”,许多原本不连接的城边村、镇边村和镇中村等区域实际建设渐渐与城镇融为一体并且生活、生产方式完全“城镇化”,整体呈现出城镇化特征,同时,也出现了“半城镇化②”、“隐形

8、城镇化③”等特殊现象,使得实际情况与《规定》标准背道而驰。比如,有些原本不连接的乡村随着建设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