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新版历史教材历史第七分册笔记整理

2010新版历史教材历史第七分册笔记整理

ID:15606306

大小:5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4

2010新版历史教材历史第七分册笔记整理_第1页
2010新版历史教材历史第七分册笔记整理_第2页
2010新版历史教材历史第七分册笔记整理_第3页
2010新版历史教材历史第七分册笔记整理_第4页
2010新版历史教材历史第七分册笔记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新版历史教材历史第七分册笔记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七分册第一单元: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1、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与内容演变:孔子(春秋):仁、礼以“礼”的规范约束人们的一切言行,使社会成员安分守己,恪守传统的等级秩序。“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实现社会秩序的安定与人际关系的和谐。“义”作为判断所有事物的价值标准。孟子(战国):人性本善、仁政及“民本”思想。荀子(战国):人性本恶、注重外在的社会规范和刑罚制度的制约,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西汉以来,汉武帝即位,锐意进取,经营开拓,需要积极有为的思想学说为其安邦治国提供理论依据,是入学地位上升的契机。董仲舒因此提出了“天人感应”,政治上倡导“君权神授”,伦理上“三纲五常”(君为

2、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顺应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大一统”的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上的统一维护政治上的统一。【儒家典籍被称为“经”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设立五经博士,在长安兴办太学,传授五经,学者完成学业可担任官职。】汉代以来,儒学逐渐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传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广泛而深远。儒学的复兴:因素:隋唐以来中央集权的加强,政治上的统一要求思想上的统一,改变三教并行的局面;佛教道教对宇宙本源和善于思辨的特点对儒学产生了影响;南宋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官体制完善,学者关心国家民生。朱熹(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庞大而完整

3、的理论体系,其核心是“天理论”,关键是天理与人伦的沟通。2、儒学社会地位的变化:春秋战国时代(受到冷落,不能帮助统治者完成统一,不符合天下趋势)→秦朝(受到压制,“焚书坑儒”,以“周礼”反对郡县制,不符合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西汉(独尊,符合了汉武帝巩固中央集权,政治、思想大一统的需要)→魏晋南北朝(受到冲击,国家分裂,战乱频繁,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唐宋(复兴,隋唐政治大一统,融合佛、道的思想精华,唐宋文化昌盛)3、儒学对东亚、西欧的影响:⑴逐渐渗透到经济,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⑵融合到政治,成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思想基础,是科举考试的重点内容⑶影响法律,以礼入法,礼法结合

4、⑷社会成为礼制社会4、儒家文化的传播:东南亚:秦汉以来,先后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东南亚国家,形成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东南亚文化圈,也称“儒家文化圈”传播途径:①日益受人尊崇,逐渐成为居主导地位的官方哲学②仿效中国体制进行制度建设与社会改革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③设立了以儒学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中央官学和地方学校④崇奉孔子的文庙,定期举行祭孔大典西方:16世纪开始,耶稣会士来华,罗明坚向欧洲寄回《大学》、《孟子》的部分译文。利玛窦的贡献尤为卓著《利玛窦中国札记》17世纪后,西方传教士对儒家经典进行翻译介绍柏应理在法国巴黎出版《中国哲学家孔子》18世纪中叶,在欧洲引发了中国文化热第二单元

5、: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1、思想潮流的演进:两次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外交往的不多扩大,西学源源而入洋务派提出了“中体西用”来“力师西法”学习西方军事科技,器物制造“自强求富”——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但仅在器物上的零星学习,并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甲午战争后,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康有为、梁启超发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吸取学习了西方的先进思想与政治学说严复《天演论》,将《进化论》系统的介绍到中国孙中山“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报》上概括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是当时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2、新文化运动的勃兴——近代以来儒学的危机与

6、挑战:①背景:Ⅰ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创立了中华民国,民国初年的帝制复辟以及随后出现的军阀统治、军阀混战和种种社会危机,又将人们的希望击得粉碎Ⅱ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从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制,就必须彻底推翻中国旧思想、旧文化的统治基础,引进民主和科学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②开端:1915年上海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③主要人物: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等④内容:所谓“民主”——宣传民主思想,建立民主政治,用民主精神来反对封建专制和军阀独裁;所谓“科学”——看待客观事物是要运用科学的观点、科学的方

7、法提倡科学精神,反对迷信、盲从、武断⑤评价: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批判封建旧统治思想,打破了传统的精神枷锁,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3、中西方文化论战:1915~1919前期《新青年》(李大钊、胡适、陈独秀、瞿秋白)主张以新易旧、以西方文化取代中国固有之文化《东方杂志》(杜亚泉)“中国固有之文明,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梁漱溟侧明确主张维护儒家文化五四运动之后,章士钊、梁启超“新旧调和论”和中西文化“化合”⊙评价:强调了文化的时代性和不同社会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