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语文:解题方法全集【附名人素材】

2012高考语文:解题方法全集【附名人素材】

ID:15586128

大小:74.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8-04

2012高考语文:解题方法全集【附名人素材】_第1页
2012高考语文:解题方法全集【附名人素材】_第2页
2012高考语文:解题方法全集【附名人素材】_第3页
2012高考语文:解题方法全集【附名人素材】_第4页
2012高考语文:解题方法全集【附名人素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高考语文:解题方法全集【附名人素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常用的语文解题方法【附:作文素材之名人】有人认为,语文靠的是死记硬背。其实不然,语文当然少不了记,但是也要有方法的记。语文更重要的是思考。只要你在学语文时,一边思考一边有方法的记,就可以把语文学得颇有成绩。  (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

2、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

3、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即可。  (四)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

4、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诗歌鉴赏五步法  【第一步】  先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田园诗、边塞诗等),  古诗

5、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  【第二步】  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  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即把握意境)。  【第四步】  做到五必看: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

6、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地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五步】  看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XX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XX景物组

7、成了XX一幅画卷(或通过XX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XX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XX表现手法,起到了XX表达效果。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XX(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XX特点,表现了(突出了)XX思想、感情,起到了XX作用。  语文常见题型的解题思路及方法  就语文学科来说,如今阅读题中主观题是主流,这类题目,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这些:  1、“理解、认识”类。包括字、词、句、段、章,要求谈阅读后的理解或认识。这类题目一般应该先作字面解释,然后再谈一

8、点自己的感悟或体会,这种体会应该是在原文基础上有所联想、有所延伸的,不可只是在原文上兜圈子。  2、“判断、分析‘手法’”类。一般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论证方法、说明方法、描写方法等。这种题目,一般应该先作判断,再答如何用这种方法?作用如何?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赏析类题目,只要按这三个方面去答,就不会有遗漏。而通常会把“如何用”这一点答漏,难以得到满分。3、“解释寓意”类。答题时,应注意由此及彼、由物及人,要充分发挥联想想象,揣摩作者想说而没有明说的意思,不可仅就字面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