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583492
大小:2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4
《鲁教版语文七下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自然的语言班级姓名日期【目标定向】 知识目标: 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
2、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走入新课。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破译大自然的语言,探询大自然的奥秘。《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竺可桢: 二、朗读课文,
3、整体把握文意。1.课文朗读。初步感知文意。2.学习字词。 连翘()——翘()起 衰()草连天——鬓毛衰() 落()叶——丢三落()四——落()枕 观()测——玄妙观() 差()异——差()遣——差()错——参()差 3.根据课后练习题一中的四个问题,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 第二部分(4-5): 第三部分(6-10): 第四部分(11-12):三、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学生默读这两段,然后总结段意。
4、 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思考一:本段以什么为例来说明何为“大自然的语言”? 思考二:第三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呢? 五、小结本课。 六、课后作业。 1.熟读第一自然段,仔细品味生动形象的写景语言。 2.掌握本文所学的六个多音多义字。 3.用“籁籁”、“销声匿迹”、“翩然’等词造句。 第二课时【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复习旧知。 1.听写上节课所学的词语。 2.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二、学习课文。 (-)指名朗读第四、五两个自然段,然后总结段意。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思考: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5、 (二)默读第六到十自然段。 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三)齐读第十一、十二段。 思考: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将问题的答案在书上标记。) 三、学完本文,我们知道:物候观测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也与我们的生活、生存密切相关。那么,我们应怎样去保护大自然,去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呢?(结合实际,畅所欲言;组织学生讨论、发言,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学到这里,你们知道文章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有什么作用吗? 五、小结。 本文介绍丰富生动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第一部分的内
6、容是说明的基础,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概括,总之,从文章整体结构来看,是由浅入深地进行介绍,条理分明,逻辑性强。另外,一个部分里段落的安排、一个段落里的句序也讲究条理性,或以时间为序,或由主要到次要,由一般到特殊。 说明语言十分生动形象,主要体现在第一、二两个自然段。这两段都以时间为序. 运用拟人手法把物候现象写得有情有感,这种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的写法,增强了说明文的生动性、趣味性。 六、课后作业。 1.举例说明几种文具的使用方法。(字数在200字左右) 2.以“我的班级”为题写一篇说明文,字数在300-400之间。 答案:第一课时一、走入新课。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
7、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破译大自然的语言,探询大自然的奥秘。《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竺可桢: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课文朗读。初步感知文意。2.学习字词。 连翘(qi2o)——翘起(qi4) 衰草连天(shu1i)——鬓毛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