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552212
大小:624.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8-04
《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课时过关检测试题18》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一)模块测试卷(A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任何一个健全的成年人都会在其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解释一切现象和处理各种问题的。上述事实说明( )A.哲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自然界的根本观点C.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D.方法论能够反作用于世界观2.16世纪后半叶,研究永动机风靡一时,但没有一例获得成功。在探讨永动机失败原因过程中,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力
2、学第二定律等规律被发现,这也坚定了人们对自然规律客观性的理解。由此可见( )A.哲学能够正确反映时代精神B.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C.哲学能够指导具体科学研究D.具体科学的发展决定哲学的高度3.“知”与“智”是一种互为依托、互相促进的关系。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智慧便无从谈起;而没有相应的智慧,知识再多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哲学是“智慧之学”,要将具体知识转化为哲学智慧,应该( )A.用哲学取代其他的具体知识B.对具体知识进行概括和升华C.抛开具体知识思考整个世界D.在实践基础上丰富具体知识4.费尔巴哈承认自然界离开意识而独立存在,
3、意识是人脑的产物,肯定了世界的可知性,但他把人看成是一种脱离历史和社会关系而存在的生物,并用唯心主义解释社会现象。马克思称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主要是指他的哲学( )A.没有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B.有一半的内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D.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不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5.“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这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禅师善慧大士(傅翕)写的一首禅诗,用来表达他所体悟的与观察相悖的禅理。单独分析“桥流水不流”这一句,你认同以下哪种说法(
4、 )①是唯心主义说法 ②是诗人虚拟的联系 ③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A.①② B.②③C.②④D.③④6.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 )①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哲人逝已远,古道照颜色。孟子留下了“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的经典名言。下列哲人名言蕴含哲理与其相
5、同的是( )A.贝克莱——“物是观念的集合”B.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C.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D.欧布里德——“一切皆流、一切皆变”8.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没有虚空,世界充满着相互差别的存在物,运动就发生在这些存在物的相互关系之中。这说明(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C.运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D.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9.通常望远镜的视放大率等于物镜焦距和目镜焦距之比。但我们的眼睛不可能看清成像比视神经细胞更小的景物,在一定的物镜口径条件下,单纯增加视放大率不会看清更多细节,反而会降低主观亮度。由此可
6、见(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B.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C.物质的有规律运动是普遍存在的D.规律的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10.“早晨给自己一个微笑,种下一天的阳光。”下边漫画( )A.否定了世界的客观性B.否定了物质的可知性C.肯定了意识的能动性D.肯定了意识的派生性11.邱县是中国漫画艺术之乡,农民漫画久负盛名。这个县充分发挥漫画文化优势,组织农民漫画家创作了一系列漫画作品,通过一幅幅形象幽默、聚焦“四风”的漫画作品,让社会了解“四风”之害,让各单位党员干部对号入座找问题,净化灵魂。这表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
7、造性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③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在大学风靡一时的“慕课”走进了上海中小学,所谓慕课(MOOC),通俗地说,就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这种新型的课程模式优点在于( )①立足于联系的普遍性,取代了传统的课堂教学②充分发挥了网络的特殊性,是一种全新的课程模式③发挥了新科技的优越性,更容易激发学生的主动性④体现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提高学习的有效
8、性和针对性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3.在中国进入快速城镇化的当下,要求取消所有城乡差别,在教育、医疗、户籍制度等方面实现绝对的均等化,不仅是脱离历史的,也是超越时代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