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历史)

2011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历史)

ID:15531068

大小:6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3

2011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历史)_第1页
2011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历史)_第2页
2011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历史)_第3页
2011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历史)_第4页
2011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历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历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1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历史)I.试卷结构一、试卷结构与题型试题包括两部分: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试题以科目内知识综合为主,科目间综合试题所占比例较小,一般设置一道或两道科目间综合试题,回答科目间综合试题需要同时运用政治、历史和地理中的2个或3个科目的相关知识。二、分值比例文科综合满分为300分,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选择题共140分,选择题共140分,非选择题共160分。三、试题难度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四、组卷试题按照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科目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题型中不同题目尽量

2、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II.考试内容及要求一、考查目标与要求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政治、历史、地理各科目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反映各科目之间的综合联系,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据此本说明拟订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查目标与要求:其中“目标”即综合测试的能力目标,“要求”是分别对每一考查目标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界定:要求目标IIIIII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运用相

3、关知识和相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二、考试范围8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涉及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考试内容。(二)历史第一部分古代古代中国1.古代中国的政治(1)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分封制宗法制(2)秦

4、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商鞅变法秦的统一皇帝制度与中央官制郡县制秦始皇(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唐太宗宋的集权措施王安石变法元的中央官制(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丞相制度的废除明朝的内阁与清朝的军机处康熙帝2.古代中国的经济(1)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与耕作技术的发展水利设施的完善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土地制度的演变(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金属冶炼、制瓷和纺织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3)古代中国的商业8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4)“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

5、老子、庄子与道家思想韩非子与法家思想(2)汉代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宋明理学“三教合一”程朱理学陆王心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的“异端”思想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学技术四大发明数学天文学农学医学李时珍与《本草纲目》(2)书画与戏曲艺术汉字与书法中国画京剧(3)文学成就《诗经》、楚辞与汉赋唐诗、宋词与元曲明清小说古代希腊、罗马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1)雅典民主政治8梭伦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2)罗马法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智者学派(2)苏格拉底(3)柏拉图(4)亚里士多德第二部分近代近代世界1

6、.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2)宗教改革(3)启蒙运动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3)两次工业革命(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近代西方民主思想(2)英国革命与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詹姆士一世的君主专制思想及其渊源英国议会与国王的矛盾和斗争克伦威尔与“护国政体”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责任内阁制的形成(3)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华盛顿1787年宪法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两党制(4)法国大革命与19世纪法国政体

7、的变迁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8拿破仑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与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5)《德意志帝国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近代俄国与日本的改革(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2)日本明治维新5.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国际工人运动(1)英国宪章运动(2)马克思与恩格斯(3)《共产党宣言》(4)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5)巴黎公社6.近代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发展(1)牛顿与经典力学(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4)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近代中国1.近代中国的政治(1)1840年至1900年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