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症状的问诊课件

常见症状的问诊课件

ID:15509159

大小:297.00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8-08-03

常见症状的问诊课件_第1页
常见症状的问诊课件_第2页
常见症状的问诊课件_第3页
常见症状的问诊课件_第4页
常见症状的问诊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见症状的问诊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常见症状的问诊 (发热疼痛水肿)一、发热目的要求1、掌握发热的定义、临床表现和问诊要点。2、熟悉发热相关的护理诊断。3、了解发热的常见病因、发生机制及正常人体温的生理变异。(一)概念发热(fever):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二)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1、正常体温腋测法:36~37℃口腔温度(舌下)较正常体温高0.2℃~0.3℃,为36.3~37.2℃直肠内温度较口腔温度高0.3℃~0.5℃,为36.5~37.7℃2、体温的变异下午较早晨稍高,不超过1℃;剧烈运动、劳动、进餐后也可以略微升高,一般不超

2、过1℃;女性月经前及妊娠期略高于正常;老年人低于青壮年;高温环境中稍高。(三)机制发生致热源发热:由外源性、内源性致热源引起的,是最常见原因。非致热源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或存在产热过多或散热减少的疾病,影响体温的调节过程,引起产热大于散热。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无菌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白介素(H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颅脑外伤、出血、炎症癫痫持续状态、甲亢散热减少:心力衰竭外源性致热源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吞噬细胞内源性致热源体温调节中枢交感神经运动神经血管收缩排汗停止骨骼肌紧张或寒战散热减少产热增多发热的机制散热﹤产热(四)病因1、感染性

3、发热50%~60%2、非感染性发热无菌坏死物质吸收:大面积烧伤、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风湿热、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体温调节功能障碍:中暑、安眠药中毒;皮肤散热障碍:广泛性皮炎、慢性心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低热内分泌功能障碍:甲亢原发性低热:波动范围在0.5℃内感染后低热:夏季低热:多见于幼儿、营养不良等生理性低热:精神紧张、月经前(五)临床表现(一)临床过程1、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寒、寒战、疲乏、肌肉酸痛。骤升型:几小时内达39~40℃,常伴有寒战,小儿易惊厥;见于大叶性肺炎、疟疾、输液反应等。缓升型:数日内达高峰,多无寒战;

4、见于结核病、伤寒等。2、高热期(产热=散热,高水平)体温已经达到高峰,可因病因不同持续数小时、数天或数周。临床表现为:寒战消失、皮肤潮红、灼热、呼吸加快加强、开始出汗并逐渐增多。3、体温下降期(散热>产热)致热源减弱或消失,体温调定点逐渐降到正常,产热相对减少,散热大于产热,体温恢复到正常。表现为大汗淋漓,皮肤潮红。骤降:体温数小时内降到正常,如疟疾。渐降:数天内降到正常,如伤寒风湿热等(二)分度(口腔温度)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三)热型(fevertype)1、稽留热(continuedf

5、ever)特点: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持续数天或者数周,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意义: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伤寒高热期。2、弛张热(败血症热)(remittentfever)特点: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幅度超过2℃,体温最低时仍然高于正常水平。意义: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不规则热(irregularfever)特点: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意义: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炎、渗出性胸膜炎。4、间歇热(intermittentfever)特点: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到正常水平,无

6、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到数天,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意义: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5、回归热(recurrentfever)特点:体温急骤上升到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急骤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和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意义:回归热、霍奇金病等。6、波状热(undulantfever)特点:体温逐渐上升到39℃或以上,数天后有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意义:布氏杆菌病。(四)问诊要点1、注意起病急缓、发热程度;2、热型;3、发热对功能形态的影响;4、诊断、治疗、护理经过;热型与发生疾病的特殊关系药物影响机体反应性

7、、病情轻重、个体差异对热型的影响病程中热型的改变营养与代谢型态:食欲下降、体重下降、脱水认知与感知型态:有无意识障碍小儿:有无惊厥用药情况:药物种类、剂量、疗效降温措施:方法、疗效(五)相关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病原体感染有关;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有关。2、体液不足与体温下降期出汗过多和(或)液体摄入不足有关。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长期发热所机体体消耗增加及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有关。4、潜在并发症:意识障碍;惊厥。二、疼痛目的要求1、掌握各种疼痛的临床表现和问诊要点。2、熟悉引起各种疼痛的原因。3、了解疼痛的发生机制。(一)概念疼痛(pain)是机体

8、由于受到伤害性刺激而产生的痛觉反应。(二)分类按疼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