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502842
大小:759.02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8-03
《【时政专练】聚焦中国新型城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www.canpoint.cn聚焦中国新型城镇化加快新型城镇化,让更多的农村居民转化为城镇居民,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才能有空间;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新型工业化发展才能有保障;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城乡才能有效统筹,农村发展才能和谐。 一、新型城镇化要突破的几大关键问题? 二、新型城镇化要“新”在哪里?1、贯穿科学发展理念,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回望10年,从城市优先到城乡协调,从高能耗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从“土地城镇化”到“人口城镇化”,科学发展理念贯穿始终。 2、因地制宜,探索新型城镇化不同发展模式 各地新型城镇化不应有统一
2、模式,而应因地制宜,各自谋求突破。 3、新型城镇化,必须有产业支撑新型城镇化突出的是“新”:即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第14页共14页www.canpoint.cn一、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走新型城镇化道路1、“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将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中长期动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是:投资、消费和出口。在潜在经济增速下滑、出口引擎动力减弱、土地财政难以为继的关键节点,扩大内需成为调整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而扩大内需的最大潜
3、力在于城镇化,城镇化正成为支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潜在内需和持久增长动力。继工业化、市场化之后,城市化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点。(1)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城镇化成为助推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的理由。①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持久动力。 从“增加投资”角度看,要推进城镇化,势必推动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就必然要进行地下管网、道路交通以及居民区、工业区、医院、学校等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投资既能不断拉动相关产业,比如钢材、玻璃、电缆、有色金属、工程机械等行业的发展,也能扩大就业,增加当地老百姓收入。从“刺激消费”角度看,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必
4、然会刺激这些新市民在住房、汽车、家电、文化娱乐、教育、医疗、商业零售、餐饮等方面的消费需求。一个小城镇的形成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消费新增长点”的不断培育和诞生的过程。并且带动餐饮旅游等消费需求。②城镇化为新兴产业应用提供土壤。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要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相适应。第14页共14页www.canpoint.cn③城镇化有利于产业多元化发展尤其是服务业发展,产业集聚可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产生规模效应。④城镇化有利于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推动我国发展方式转型,有利于抢占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有利于推动我国的工业化。 材
5、料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随着中央经济发展思路的明确,地方政府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云南、福建、安徽、湖北等地近期出台城镇化体系建设规划方案,高调发布城镇化目标。基建投资、城区规划调整以及农村人口市民化成为地方政府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词。过去我国
6、城市建设侧重于经济的发展,忽略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弘扬;侧重于城市的拓展,忽略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侧重于城市物质的建构,忽略城市精神文明的职能;侧重于城市外观效果,忽略基础设施建设;侧重于进度与数量,忽略质量和品质的追求。专家提示,城镇化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未来的发展高度,也深切影响着国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城镇化需注重科学发展。以民生改善为根本目的,需防范出现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伪城镇化”思路,围绕人口城镇化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应成为各地城镇化体系建设重点。在引导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过程中,城市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水平、改变市民观念、社会管理制度将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7、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需注意城镇化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需防范快速发展出现“城市病”。(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为“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提出建议。①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双保”(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城镇化进程的可持续性;②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要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相适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