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陈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从指南到实践膀胱癌:概述膀胱癌是西方世界男性的第四大常见恶性肿瘤190%-95%为膀胱上皮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占所有膀胱上皮癌的70%-80%1-2在美国,膀胱上皮癌是第二大生殖泌尿系统肿瘤2每年新增60,000例患者每年死亡13,000例患者癌症相关死亡率居第八位根据患者的诊断至其死亡的医疗花费,膀胱癌的治疗最为昂贵2。1.HendricksenK,etal.CurrentOpinioninUrology2007;17:352–357.2.AldousariS,etal.CUAJ2010;4(
2、1):56-64.膀胱癌的流行病学发病率:2002年,世界膀胱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男性为10.1/10万,女性为2.5/10万美国膀胱癌发病率男性为24.1/10万,女性为6.4/10万死亡率:2002年,世界膀胱癌年龄标准化死亡率男性为4/10万,女性为1.1/10万2006年,美国膀胱癌预测死亡人数男性为8,990,女性为4,0702007CUAGuideline中国膀胱癌的流行病学2002年我国膀胱癌发病率男3.8/10万,女1.4/10万。男性第8位,女性第12位。2007年我国城市居民膀胱癌年龄标准化死亡率男性为3.54/10万
3、,女性为1.19/10万;农村男性居民膀胱癌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为1.92/10万,女性为0.52/10万ParkinMD,BrayF,FerlayJ,etal.GlobalCancerStatistics,2002.CACancerJClin,2005:55:74-108..魏矿荣,陈振雄,梁智恒,等.中山市1970-1999年膀胱癌发病趋势分析.中国肿瘤,2004:14:235-23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27-278.中国部分市县膀胱癌发病趋势比较研究李鸣,马建辉等。中国部分市县膀
4、胱癌发病趋势比较研究。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NMIBC占所有膀胱上皮癌的70%-80%1-2总复发率:60%-70%总进展率:20%-30%1.HendricksenK,etal.CurrentOpinioninUrology2007;17:352–357.2.AldousariS,etal.CUAJ2010;4(1):56-64.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Ta很少进展到更高的级别,但较易复发高级别的Ta肿瘤只占所有NMIBC的2%-9%T1绝大部分级别较高,进展风险与死亡风险均较高其中T1G3肿瘤中一半以上进展风险较大
5、,前5年死亡率25%Tis(CIS)无论原发CIS或同时含有CIS,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中,50%进展为肌肉浸润,20%最终因转移病灶而死亡AldousariS,etal.CUAJ2010;4(1):56-64.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诊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诊断手段(2)影像学检查B超、CT、IVP、MRI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尿液肿瘤标记物的检测核基质蛋白22(NMP22)—操作复杂,时间长,临界值较难确认膀胱肿瘤抗原BTA—包括BTAStat和BTATrak实验,敏感性和特异性随肿瘤分级、分期升高荧光原位杂交(FISH)—操作复杂,但是特异性
6、较高,能更早的发现膀胱癌复发Immunocyt实验法—操作相对简单,敏感性较高目前没有标记物可以替代膀胱镜检查建议使用多种标记物联合细胞学检查的方法,提高诊断率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诊断手段(1)经尿道膀胱镜检查:了解肿瘤数目、大小、形态和部位可采用5-ALA荧光膀胱镜检查,可以发现普通膀胱镜难以发现的小肿瘤或原位癌,提高诊断率,但损伤、感染、炎症、疤痕可能造成假阳性。诊断性经尿道电切术(TUR):影像学检查无明显肌层浸润征象可进行切除所有可见肿瘤获取组织,明确肿瘤诊断,分级,分期,为后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诊断低危
7、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单发、Ta、G1(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直径<3cm(注:必须同时具备以上条件才是低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介于低危与高危之间,包括肿瘤多发、Ta–T1、G1-G2(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直径<3cm等。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多发或高复发、T1、G3(高级别尿路上皮癌)、Tis。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手术治疗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NMIBC初始治疗的金标准根除所有肿瘤提供组织病理分析明确组织学类型,分级及浸润程度肿瘤的完全切除包括:尿道前列腺部与膀胱颈可疑CIS区及异常区样本应包括
8、膀胱逼尿肌以排除T2疾病,减少分期降低风险初始切除样本中缺少膀胱逼尿肌的高分级肿瘤后续残留或肌层浸润率可高达50%AldousariS,etal.CUAJ2010;4(1):56-64.手术治疗再次TUR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