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499413
大小:633.00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8-08-03
《数学大师启示录_华罗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数学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罗吉尔·培根中国近代数学能超越西方或与之并驾齐驱的主要有三个,……一个是陈省身教授在示性类方面的工作;一个是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方面的工作;一个是冯康在有限元计算方面的工作。——丘成桐诞生于落后而又动乱不断的旧中国,地处闭塞的小县城,一个家境清寒,只有初中学历,腿有残疾的青年,最后成为蜚声中外的大数学家。这一传奇式的故事在现实中怎么会成为可能?他,绝顶聪明。这毫无疑问。他,异常勤奋。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仅靠这两点显然不够。在科学史上,实在有太多不幸的事例,一项优秀的成果因为种种原因得不到承认,以致被湮没。如果这位青年遇到的师长只在乎自
2、己,不关心别人,讲究论资排辈,又嫉贤妒能,那么他的结局将会完全不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首先要有识才的眼光,其次要有广纳贤才的胸怀,正如韩愈在《师说》中所言:“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最后还要有不怕遭到传统势力打击非难的勇气。王维克提拔华罗庚到金坛初中上课,就遭到地方上士绅的责难。熊庆来把只有初中文凭的华罗庚招到清华大学当助理员,叶企孙最后拍板,聘华罗庚为堂堂清华大学助教并教授微积分,以及吴有训、杨武之聘华罗庚为西南联大的教授,他们无不顶住了来自各方的巨大的压力。他们识才爱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遴选人才,再好不过地体现了清华大学“厚德载物”的校训。因
3、此,在仰望大数学家华罗庚——中国数学史上这座丰碑的时候,人们也深切缅怀本文提到的和没有提到的,构成中华民族脊梁的优秀的中国知识分子。20世纪初,辛亥革命的前夕。金坛,一个僻静的江南小县城,位于常州市正西约50公里。清盈的丹金漕河静静地从中穿过,流向湖光潋滟的洮湖。沿岸是一排低矮陈旧的瓦房和茅屋。河上有一座叫清河桥的拱桥。桥东共有5家小店,居中的“乾生泰”是一家蚕丝、棉花的代销店,兼卖一些像香烟,火柴,蜡烛,棉线一类的日用杂货。店主叫华瑞栋,号祥发,人称华老祥,为人精明能干。1910年11月12日,秋高气爽,艳阳高照,喜鹊在枝头吱吱喳喳地叫,华家上下喜气洋洋。这一
4、天是华老祥的40岁生日。更让他惊喜的是,妻子今天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一直在为至今还没有儿子而感到烦恼的华老祥,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为了保佑老来得子长命百岁,华老祥说“放进箩筐避邪,同根百岁,就叫箩根吧!”箩字去掉竹字头是罗,根与庚同音,那年又恰是庚戌年。于是,华罗庚由此得名。家里和乡里人都亲呢地称他为“罗罗”。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和高斯3岁时险些被大水冲走相似,华罗庚3岁时也遇到过一次意外。那一天,妈妈抱着他坐一辆人力车去老家丹阳。途经一座桥,推车人不小心把车弄翻了,母子俩掉进了河里。急得妈妈直喊救命。幸好一个浪头将他们冲到岸边,幸免于难。学校
5、和恩师华罗庚7岁开始到金坛仁劬小学上学。因为贪玩,成绩不好,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只拿到一张修业证书。1922年,华罗庚念完小学的时候,金坛还没有一所初级中学。说来也巧,那年金坛县立第一高小校长韩大受,卖掉家里仅有的几十亩田产,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在金坛夫子庙内创办了金坛县立初级中学,简称金坛初中。这样,华罗庚幸运地成了金坛初中第一届学生。这一届一共收了8个学生。3年后毕业时还剩下6个学生,华罗庚名列第二。韩大受要求学生不仅读好书,还要做好人。当他得知华罗庚的家境困难,就免去华罗庚的学费。刚进入初一,华罗庚的童心未泯,仍十分贪玩,第一学期的数学不及格。韩大受没有厉声
6、责骂,而是耐心教育,要华罗庚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并告诉他自己的做人原则:“做人要正,待人要诚,学习要勤,工作要实,生活要俭,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的人。”华罗庚没有辜负韩大受的谆谆教导和殷切期望。从初一下学期开始,华罗庚发愤用功,成绩突飞猛进。在华罗庚通向成功的漫长道路上数学教师李月波功不可没。华罗庚深怀感激之情地谈到自己的数学老师:“月波老师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是他引导和培养了我对数学的兴趣,是他为我在初中三年打好了数学基础,使我以后得以自学数学,并成为我一生为之追求和奋斗的目标。”在金坛初中,真正赏识华罗庚的是王维克。他发现华罗庚做的数学习题,虽然
7、涂涂改改写得很不工整,但是他解题不满足于已知的方法,总要独辟蹊径,对它们加以改进和简化,是个很有头脑、有培养前途的孩子。他借书给华罗庚,鼓励他好好学习,还告诉他做人和做学问的道理:“做学问就好比挖井,只有认定目标,挖到深处,才能渗出清清的泉水。如果漫无目标地东挖一锹,西挖一锹,是挖不出水的。做学问也是如此。朝三暮四,见异思迁的人是难有作为的。”听了王维克的教诲,更坚定了华罗庚集中精力刻苦钻研数学的志向。发奋自学1925年,华罗庚初中毕业。他的人生道路上面临一次选择。最理想的当然是到省城念高中,可是家庭的经济情况不允许。听一个亲戚说:“上海有一所中华职业学校,初中
8、毕业即可报考,家境困难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