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类温病证治课件

温热类温病证治课件

ID:15496070

大小:358.00 KB

页数:132页

时间:2018-08-03

温热类温病证治课件_第1页
温热类温病证治课件_第2页
温热类温病证治课件_第3页
温热类温病证治课件_第4页
温热类温病证治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温热类温病证治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第七章温热类温病第一节风温2一、概述1、定义:风热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初起以肺卫症状为特征,多发于冬春季。2、沿革:《伤寒论》首载风温之名:“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但是一种温病误汗的变证。《三时伏气外感篇》明确风温为新感温病:“风温者,春月受风,其气已温”。 陈平伯《外感温病篇》为第一篇论述风温的专著。33.范围:西医的大叶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冬春季的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急性支气管炎。4二、病因病机1、主因:风热病邪2、发病条件: 气候反常:温风过暖,或应寒反暖。 正气不足:肺之气阴不足(老年、 小儿、肺有宿疾等)

2、寒温失调:易感受外邪5病理特点(分三期)(一)初期病理:邪袭肺卫(二)中期病理:顺传于胃或逆传心包1.顺传于胃:指卫分传入气分。胃非单指阳明胃肠,顺传气分,可壅阻肺气,郁于胸膈,及传入阳明。2.逆传心包:逆传是相对于顺传之轻浅而言。相当于营分证。(三)后期病理:肺胃阴伤63、传变:顺传于胃,逆传心包邪热壅肺邪袭肺卫痰热结胸余肺 肺痰热阻肺,腑有热结热胃 肺热发疹未阴 邪传气分热盛阳明净伤 阳明热传肠腑 肠热下利 邪传心包内闭外脱7三、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依据:1.发病季节:冬春2.初见肺卫表热证3.以肺为病变中心,初起肺卫见证,继

3、之邪热壅肺等气分证,后期肺胃阴伤证,为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及中性升高--细菌感染白细胞正常或降低--病毒感染X线检查--病变部位均匀的密度增高影8鉴别诊断:风热感冒、外感风寒、麻疹、春温等辨证环节)辨析肺经证候(肺邪之轻重;热势之高低;肺热、痰壅、气闭之侧重))重视肺经与相关脏腑的病变注意证侯的演变(顺传、逆传、昏、脱等变)9治疗原则初期:邪在肺卫--辛凉宣解以驱邪外出中期:邪传气分--辛寒清热或苦寒攻下;内陷心包--清心开窍后期:邪热已退而肺胃阴液未复--甘寒清养肺胃10第二节春温11一、概述:1、定义:感

4、受春季温热病邪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病,以初起即见里热证为主要特点,发生于春季。2、沿革:《内经》提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伤寒补亡论》指出春温也有新感者:“冬伤于寒,至春而发者,谓之温病;冬不伤寒,而春自感风寒温气而病者,亦谓之温;及春有非节之气中人为疫者,亦谓之温”。《医经溯洄集》提出本病的治则是“清里热”。叶天士提出:春温属伏气温病,“藏于少阴,发于少阳”,也有“外邪先受,引动在里伏热”。12范围现代医学的重型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其它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等可参考春温辨证论治。3、类型(1)按发病病机浅深:发于气分——病机

5、较浅——轻发于营分——病机较深——重(2)是否兼表:兼有表证——新感引动伏气不兼表证——伏邪自发1314二、病因病机:病因:温热病邪(即传统所说的“伏寒化温”)《素问·阴阳应象 大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发病条件: 内因:阴精素亏(《素问·金匮真言论》:“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外因:时令之邪引发(新感引发)、另 有“伏邪自发”发病关键:寒邪转化为热,或邪热内郁。15病理特点(分三期)(一)初期病理:邪郁内发,里热炽盛,可发于气分,或发于营分;若兼卫表者,则为卫气同病或卫营同病。(二)中期病理:郁发气分病势发展可向营、血深入

6、;热郁营分(若兼气分证,有外透之机;若无气分证,病势发展可向血分深入)--引起动血、闭窍、动风等。(三)后期病理:肝肾阴虚,邪陷正衰。16病机传变:热郁胸膈 热灼胸膈 发于气分(少阳)热盛阳明兼阴液亏虚肾 热结肠腑兼气液两虚阴 兼小肠热盛耗 损 深入血分 气营两燔阴 热灼营阴内陷手足厥阴出血、斑疹、虚 热盛动风昏痉、正气外脱风 动17三、诊断要点(一)诊断依据:1.发病季节——春季(《素问•热论》:“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2.发病特点——发病急,病情重,传变快3.典型症状——初起即有里热见证 (有发于气分和发于

7、营分之别),病变过程中易发生昏痉、动血,后期多见肝肾阴虚。4.实验室检查(二)鉴别诊断:风温、感冒18风温与春温的鉴别要点:鉴别要点风温春温 病因风热病邪温热病邪 发病季节冬春,其他季节也见春 初起症状肺卫表热证:发热,里热证:高热, 恶寒,咳嗽,口微渴,烦渴,小便黄赤 舌边尖红,脉浮数,舌红苔黄,脉弦数 后期表现多伤肺胃之阴易伤肝肾之阴 初起治法辛凉解表苦寒清里19辨证环节:)初起在气在营发于气——病情较轻,预后较好发于营——病情较重,预后较差)察表证之有无不兼表——伏邪自发兼表——新感引动伏气)审特异性症状——昏、痉

8、、厥、脱、斑疹或出血20辨证论治治则:清泄里热为主,注意顾阴、透邪外出治疗大法:解表、清气、攻下、清营凉血、开窍、息风、养阴、固脱等21第三节暑温22一、概述2、沿革:《内经》中有病暑之名吴鞠通首创暑温之名,认为是“暑病之偏于热者”。3、类型:暑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