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基础理论

-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基础理论

ID:15485429

大小:2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3

-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基础理论_第1页
-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基础理论_第2页
-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基础理论_第3页
-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基础理论_第4页
-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基础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基础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02-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基础理论直接性能(由催化剂定义导出的基本性质):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外观性能(形状、尺寸)-系统压力降,在同等⎪⎪  条件下(含当量直径相等)各种形状引起的⎪  压力降变化顺序为:环⎪  擦效应。例子:(冬天)水+20%玻璃珠⎪⎪o工业使用附加性能⎨   (100~300μm)冷模实验-室温⇒43~45C⎪热性能-导热性、热容量⎪⎪再生性能-恢复性能的程度⎪⎪重复性-每批催化剂性能重现性⎪首创性-知识产权⎪⎪成本-效益⎩5按作用机理分类:(A)分隔(离)活性组分细小微晶-高熔点、难还原的氧化物比较适宜(B)9与活性组分作用生成高熔点的化合物或固(熔)体。如F

2、e3O4中加入少量的Al2O3(结构助剂)※2电子型助剂K2O、Na2O-不改变催化剂本性,但改变活性组分电子结构,从而使反应分子的化学吸附能力和反应活化能发生变化※3扩散型助剂改善催化剂孔结构(造孔剂)-如分子筛中加入有机酸等(织构结构)7※4毒化型助剂毒化催化剂某些有害的活性中心,如为www.wenku1.com防止结焦,可加少量碱性物质毒化引起裂解生焦的酸性中心9载体作用:改变催化剂机械强度、导热性和热稳定性,增大活性表面和提高适宜孔结构,提供活性中心减少催化剂活性组分用量常见类型(起稳定剂和分散剂的作用):Al2O3、MgO、硅胶、硅藻土等抑制剂(乙烯环氧化二氯乙烷的作用)8

3、(4)沥滤法-骨架催化剂制备。骨架Ni、骨架Co、骨架Fe、骨架Cu。如Ni催化剂,将含Ni和Al各50%的铝镍合金破碎、过筛后用20%NaOH溶液溶解Al,留下具有高比表面积的Ni(5)其它方法:热熔融法、电解法、粘结剂法等2焙烧过程描述※焙烧目的(A)稳定催化剂组成和活性-使催化剂具有一定化学组成和稳定的活性(B)使催化剂具有(保持)一定的晶型、粒度大10小、孔结构和比表面积(C)增强或减弱机械强度-使催化剂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焙烧过程变化(A)化学变化eg.AgNO3→Ag+1/2O2+NO2(B)催化剂结构变化(C)颗粒变化(晶型转变等)eg.-水软铝石转化为γ-Al2O3(D

4、)孔结构变化113成型※压缩成型(打片)※挤出成型(挤条)※转动成型(糖衣机)※9喷雾成型(喷雾干燥原理)※其它成型方法(油中成型法、喷动成型、蜂窝及纤维催化剂成型)12多孔介质上的多相催化反应历程※外扩散-反应组分由主体物流※内扩散-反应组分由催化剂外表面※吸附-反应组分在催化剂内表面活性中心上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物理吸附为附)※表面化学反应※脱附-产物※内扩散-产物由催化剂内表面※外扩散-产物由催化剂外表面其中,步骤(3)、(4)和(5)为化学动力学过程(本征动力学)152.2.2固体催化剂颗粒的主要结构参数催化剂性能主要由活性、选择性和寿命组成,这些均与催化剂结构参数直接或间

5、接联系(如分子筛选择性、寿命和内表面利用率等)。主要结构参数:比表面积、孔体积、孔体积(孔径)分布、固体密度、颗粒密度、孔隙率、孔内扩散描述的非特征参数-曲节因子(迷宫因子)※91比表面积2Sg(m/g)-单位质量催化剂所具有的表面积,多层吸附理论-BET法测定。一般为5~10002m/g16※6孔径分布测定-8-8压汞法-测大孔1~2×10m(即r>1~2×10m-100~200Å以上)-9-8氮吸附法-测微孔1×10m-8(即10~200Å){1Å=10cm}19※化学吸附(A)由固体表面与吸附分子间的化学键力所致,形成吸附化学键,产生表面活化络合物(B)多为单分子层吸附,吸附满

6、后不再吸附(即吸附量有上限)(C)吸附热与化学反应热相当(同一数量级)21~418kJ/mol(5~100kcal/mol)(D)随温度升高,吸附量增加21※9物理与化学吸附对比(1)物理吸附尽管能使物质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但不改变活化能,因而,不是构成催化过程的主要原因;(2)化学吸附因化学键的作用,使被吸附分子发生变化,更显活泼性,是多相催化过程的主要原因;(3)低温下以物理吸附为主,高温下以化学吸附为主。22※1影响吸附速率因素(A)与吸附分子对表面的碰撞数成正比气体(流体)对固体表面碰撞频率越快,吸附速率越快。据分子运动论,组分A碰撞频率/时间与其分压成正比ra∝pA/(2πm

7、AkBT)1/2pA-A气体分压;mA-A气体分子量;kB-Boltzmann常数;T-温度K(B)与吸附分子碰撞在空吸附位(自由表面)上的几率成正比。其为覆盖率的函数ra∝f(θA)24※2影响脱附速率因素(A)与已经吸附了气体分子的吸附位占总吸附位的分率成正比。此为覆盖率的函数rd∝f(θA)(B)9与脱附活化能Ed呈指数关系。而Ed与θA有关气体(流体)对固体表面碰撞频率越快,吸附速率越快。据分子运动论,组分A碰撞频率/时间与其分压成正比。∴脱附速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