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作文训练四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必修3作文训练四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ID:15484996

大小:4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3

必修3作文训练四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_第1页
必修3作文训练四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_第2页
必修3作文训练四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_第3页
必修3作文训练四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_第4页
必修3作文训练四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_第5页
资源描述:

《必修3作文训练四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书《语文》必修3教案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第一、第二课时一、教材依据:人教版新课标试验教材必修3表达交流四《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二、设计思想:在把握议论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具体到这一单元,就是要让学生明确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不同,它是由写作目的决定的。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从文体写作的目的入手,了解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里的记叙的不同。2.过程与方法:寻找写作实例,进行比较,总结写作规律。3.情感态度价值观:

2、领悟爱的力量的伟大,懂得爱的教育的重要。五、教学难点:1.体会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里的记叙的不同。六、教法选择:  讲授――课堂训练――片段练习――整篇作文七、学法指导:  搜集材料――分析对比――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八、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材料。九、教学过程:(一)、话题探讨爱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美好情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面对大自然的恶劣环境,同一物种内部必须互助,才能生存和发展。人类的爱,就是在长期群体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感情。在现代社会,有些人被金钱腐蚀,丧失了爱心

3、,这是很危险的。爱与善良是联系在一起的,爱包含着善良的因素。拥有爱心的人,对人对事的情感往往是善良的、温和的。这种善良、温和的爱心拒绝残暴,维护美好,它能化干戈为玉帛,使邪恶的人受到感化。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无数次描绘过这种爱的力量。8必修3作文训练4   总第{}课时     山阳县漫川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书《语文》必修3教案拥有爱心的人,虽然渴望美好,渴望与自然、人和所有生命处于和谐的状态,但绝不意味着可以容忍欺压、不平和邪恶。追求美好的事物、鞭挞丑恶的东西,是拥

4、有真正爱心的人所应有的人生态度。爱的范围非常广泛,有亲情之爱、朋友之爱、异性之爱等。不同类型的爱,性质和表现虽然有所差别,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纯真的感情去祝愿所爱的人幸福,并且自己也参与这创造幸福的过程。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献出一颗爱心,那么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二)、写作指津①.记叙文里的记叙在记叙文中,叙述是基础。一讲叙述,首先涉及的就是叙述的对象——事情。一般说来,当我们拿到一个记叙文的题目,头脑中总会浮现出好几件符合题目要求的事情,究竟写哪一件,必须本着叙事典型的标准,作出判断和选择。怎

5、样符合叙事典型的标准呢?首先,选写的事情在本质上要有代表性;其次,选写的事情还要有时代的特色。记叙文的写作目的是提供人、事、物的形态、状貌、性格、功能、事态的变化的画面,表现事物的完整性、具体性和形象的可感性,切忌概念化的语言,要求提供生动的直观感受,让人亲临其境,亲睹其事,通过感情的渠道,以事感人,以情动人。②.议论文中的记叙议论文是通过直接说理、论述来阐明问题、表达思想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语言是概括性的语言。所谓概括,就是将具体事物加以抽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比如毛泽东同志在《纪念

6、白求恩》一文中说:“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这就是高度地概括化了的语言。议论文语言的概括性,还表现在事实论据的叙述上。议论文叙述事实论据,不是为叙述而叙述,而是为议论而叙述,目的是为了证明论点,因此,叙述事实论据必须简单、清楚和精要。要做到清楚而概括地叙述事实论据,首先要善于截取材料中能充分证明论点的部分,而舍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其次要学会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8必修3作文训练4   总第{}课时     山阳县漫川中学高一语文

7、备课组(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书《语文》必修3教案要写好议论文,必须运用好叙述,叙述的重点是定向转述。定向转述,不是把人物原来的经历和事件经过照抄照搬,而是服从议论需要的再创作。为了议论的需要,定向转述要选择恰当的角度或口径,转述有关的事件,为议论提供依据,使叙述的材料与观点一致起来。定向转述关键在定向上,同一个材料,服从于不同的议论观点就有不同的方向、角度的转述,就有不同的论证效果。《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片段,原文是1400多字的故事。为服从议论的需要,则有不同方向的转述。先看茅

8、盾《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为了证明《水浒》故事发展的“前后勾联”“摇曳多姿”“错综而富于变化”的特点,茅盾这样定向转述:“要说比武了,却又不比,先吃酒,当真开始比武了,却又半真(洪教头方面)半假(林冲方面),于是柴进使银子叫解差开枷,又用大锭银作注,最后是真比,只百余字就结束了。”只用了70来字就转述了这个比武的故事,抓住故事发展的三个波折点:不比、假比、真比,这样的定向转述有力地证明了“摇曳多姿”“错综而富于变化”的观点。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为了论证“战略退却”是“为了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