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

如何加强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

ID:15480235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3

如何加强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_第1页
如何加强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_第2页
如何加强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_第3页
资源描述:

《如何加强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加强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平易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门,在近2年迈吸纳了约75%的城镇进口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对GDP进献率跨越60%,对税收进献率跨越50%。然而持久以来因自身规模小,打点不规范,信用情形欠安,抗风险能力衰等身分的制约,一向受到“贷款难”的困扰。    1银担合作增强发生积极效应  (1)专业担保机构贯彻了政府调控意图,首要针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问题,重点撑持科技型、就业型、资本综合操作型、农副产物加工型及出口创汇型等平易近营和合伙中小企业成长,和银行一路有用敦促了处所经济成长。  (

2、2)专业担保机构分管了银行的信贷风险,有助于金融市场的不变。曩昔,银行在担保贷款的选择上除了传统的典质、质押贷款外,过多地采用第三方企业监犯保证形式,如联保、互保等,因为企业信用缺失踪而形成大量不良资产。  (3)斥地了中小企业绿色通道,对中小企业量身定做个性化的融资方案,对特定营业规模具有绝对优势。银行经营营业规模复杂、涉及的内容多,与专业的担保机构对比,在对中小企业及小我的小额担保方面,并不具有优势或高效率,而担保机构恰恰填补了银行的这些不足。简化审批轨范、缩短审批时刻、给以利率优惠,为中小企业贷款供给了便利、快捷和优质的处事。  

3、(4)专业担保机构的营业有助于银行拓展中心营业收入路子。银行受信贷规模限制,加上央行不竭的调息,传统的存贷利差初步缩小,中心营业收入成为未来银行收入的首要来历。操作担保机构的资金打点委宛贷款或刊行信任产物,银行可以在规模节制的约束下获取可不美观的中心营业收入。  2银担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担保机构经营打点不善,普遍的不规范运作行为大大降低行颐魅整体信用水安然安祥持续成长能力。  一是注册成本普遍不实。因为政府主管部门缺乏持续监管,大都商业性担保机构存在成本抽逃或挪用现象,严重削弱其现实担保能力。  二是公司治理基本亏弱。今朝商

4、业性担保公司大都股权结构不合理,股东多为联系关系人或家族企业。缺乏内部有用制衡,指令性担保、人情担保现象时有发生。大都担保机构贫窭科学完整的风险甄别与剖析评估系统。此外,作为新兴行业,担保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全行业金融、财政、评估、法令等人才需求矛盾凸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三是“灰色营业”集聚信用和法令风险。今朝不少担保机构以“委宛”为名义变相发放贷款,即担保机构委宛银行为其客户供给资金融通,银行收取手续费,而担保机构同客户暗里签定高息和谈。有的还直接与客户签定借贷合同,供给近似银行流动资金贷款营业,轻易激发信用风险和法令

5、风险。  四长短险抵偿机制没有落到实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打点暂行法子》中划定“担保机构应按照昔时担保费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筹备金;按不跨越昔时年尾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以及税后利润的必然比例提取风险筹备金,用于担保赔付”,“风险筹备金达到担保责任余额的10%后,实施差额提取”。但现实操作中,大都担保公司没有遵守划定,风险拨备严重不足。  (2)银行与担保公司在中小企业信贷营业链条上的分工不明晰,风险分管与收益共享的合作模式尚未成立。  一是在审批环节上,担保机构凡是采用与银行同样的准入尺度、风险评估和节制体例,反担保要求也与

6、银行近似,担保机构的风险缓释浸染不能充实阐扬。良多中小企业是以面临“如不美观合适担保公司担保前提,也就合适银行直接放贷前提;反之亦然”的困境。  二是在风险分管上,权力与义务不合错误等。因为大大都协作银行往往只要求权力而不愿承担义务,即只接管贷款利息收益而不愿意承担贷款风险。是以,担保机构一般采纳连带责任保证体例并全额担保。而按照国际凡是做法,担保机构只承担70%~80%的风险责任。  三是在担保模式上,保证金轨制执行走样。按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打点暂行法子》划定,担保机构设立后理当按照其注册成本的10%提取保证金。现实上银行也

7、凡是按照担保公司的信用评级要求其存入10%~20%的资金作为担保。可是,担保机构在操作时,却凡是从担保贷款中截留必然比例资金作为其保证金,其余部门才是企颐魅真正拿到的贷款。最终不单增添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而且银行信用风险也没有降低。  四是在贷款追偿时,银行和担保机构之间缺乏合作。担保机构履行代偿责任后,在债务追偿和资产措置环节很难获得银行的撑持和配合。  (3)融资性担保营业成长的外部情形亟待改善。  一是律例培植滞后。今朝没有针对担保机构的法令地位、处事对象、监管轨制、从业人员资格和运作轨则的专门法令律例。虽然原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出台

8、了一些有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打点法子,但部门规章立法条理较低、效力有限,难以对担保业所涉及的社会关系进行周全规范和调整,面临法令纠缠、责权界定难以找到有用的法令依据。  二是看管打点机制缺失踪。在准入方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