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严复《论世变之亟》文献导读

杜建:严复《论世变之亟》文献导读

ID:15480081

大小:62.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03

杜建:严复《论世变之亟》文献导读_第1页
杜建:严复《论世变之亟》文献导读_第2页
杜建:严复《论世变之亟》文献导读_第3页
杜建:严复《论世变之亟》文献导读_第4页
杜建:严复《论世变之亟》文献导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杜建:严复《论世变之亟》文献导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严复《论世变之亟》文献导读  杜建  1895年,也就是大清国光绪21年,中国已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这一事件更加暴露了中国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面貌,全国上下为此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和刺激,国人意识到此刻正是“危急存亡之秋”,于是救亡图存就成了人们普遍关心的中心问题。然而面对当时强大的传统专制政治,变法图存更显得任重道远。严复的《论世变之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这篇文章发表在天津的《直报》上,与它同时期发表的还有严复的《原强》、《救亡决论》及《辟韩》。一、运会严复把时代危急归结到运会上去,运会具体指的是世界趋势或

2、世界潮流。他认为这种趋势和潮流不是人力所能够扭转或改变的。“运会既成,虽圣人无所为力。盖圣人亦运会中之一物,既为其中之一物,谓能取运会而转移之,无是理也。”人在这种运会面前只有预见它的发展变化,并且在世界潮流后面照着潮流的趋向走去,才能“置天下于至安”。12严复《论世变之亟》文献导读  杜建  1895年,也就是大清国光绪21年,中国已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这一事件更加暴露了中国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面貌,全国上下为此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和刺激,国人意识到此刻正是“危急存亡之秋”,于是救亡图存就成了人们普遍关心的中心问题。然

3、而面对当时强大的传统专制政治,变法图存更显得任重道远。严复的《论世变之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这篇文章发表在天津的《直报》上,与它同时期发表的还有严复的《原强》、《救亡决论》及《辟韩》。一、运会严复把时代危急归结到运会上去,运会具体指的是世界趋势或世界潮流。他认为这种趋势和潮流不是人力所能够扭转或改变的。“运会既成,虽圣人无所为力。盖圣人亦运会中之一物,既为其中之一物,谓能取运会而转移之,无是理也。”人在这种运会面前只有预见它的发展变化,并且在世界潮流后面照着潮流的趋向走去,才能“置天下于至安”。12“唯知

4、其所由趋,故后天而奉天时;唯逆睹其流极,故先天而天不违。”从这些文字中我们隐约可以看出严复进化论观点的雏型,它认为在世界的发展变化中始终是有一种不变的规律存在的,而人只能顺应这种规律才能够得以发展。不过很显然严复当时对自己的思想倾向还是很模糊的,“夫世之变也,莫知其所由,然强而名之曰运会。”他并没有对世变的原因追问下去,而仍旧陷入了传统思想中“顺应天命”的窠臼。二、中西事理比较接下来,严复从时间观和历史观两方面进行中西比较在时间观上:中:好古而忽今;                      西:力今以胜古;在历史观

5、上:中: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西:日进无疆,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政化之极则。观念中西时间观好古而忽今力今以胜古12历史观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日进无疆,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政化之极则接着严复开始阐述神州大地造成现在这种贫弱状况的根源。中国的圣人贤者并非不知道宇宙的资源能够大力发掘和利用,也并非不清楚民众的智力可以得到无限的发展与提高。只是他们不把社会往这个方向去推进,他们是有自己的一套思虑和想法的。“盖生民之道期于相安相养而已。”正是这种为了避免动乱和战斗的心态限

6、制了圣人们把社会朝向上述的社会发展。他们认为,“夫天地之物产有限,而生民之嗜欲无穷,孳乳寝多,镌鋔日广,此终不足之势也。物不足则必争,而争者人道之大患也。故宁以止足为教,使各安于朴鄙颛蒙,耕凿焉以事其长上。是故春秋大一统,一统者,平争之大局也。”这种弱民和愚民政策的实施正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大一统”,即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严复认为这种政策并非统治者出于一己之私的阴谋,而是为了使民,“各安于朴鄙颛蒙,耕凿焉以事其长上。”严复用宋朝的科举制度做了有力的说明。科举制用《四书》、《五经》这些古圣先贤的著作命题,考试中所写12

7、的文字要代古代的圣贤立言,这种方式看似切近,实在迂远,看似有用,其实确是空洞无物的。既不能显出个人的真才实学,而且考试的名额又有严格的限制。此外,还有一种固定的格式规范来核定一个人是否考中。考中的人就像是鲤鱼跳龙门一样变成了龙,而落榜的却像搁浅在石头上的鱼一样没有生气。严复认为这种统治政策造成了结果只能是,“神州之众老死不与异族相往来,富者常享其富,贫者常安其贫。明天泽之义,则冠履之分严,崇柔让之教,则嚣凌之氛泯。”由此可见,严复还是深味中国的温柔敦厚的伦理教化的,正如此段最开头所说中国是“好古而忽今”,代圣贤立言的

8、。这也是造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的一个原因,后来的读书人被束缚在先哲的条条框框中而难以有自己独立创新的思想,而科学精神却在于对这个世界的无限追问与探求上,科举制无疑限制了这种求索的道路。于是才有严复将轮船和火车分别称为“跨海之汽舟”与“缩地之飞车”,国人在面对这些从未见闻的事物时该怎么办。然而严复的想法并没有停留在西方的技术层面,接下来他开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