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强迫型人格障碍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别和自己过不去——————————————强迫型人格障碍主讲人:戴子1.临床表现的诊断标准DSM—IV对强迫型人格障碍(obsessive一compulsivepersonaljtydisorder)的诊断标准(APA,2000)不屑牺牲变通性、开放性与效率,沉湎于追求秩序和完美以及精神和人际关系都得到控制,起于成年早期,前后过程多种多样,表现出下列四项以上:(1)沉湎于追求细节、规则、安排、次序、结构或日程,以致活动的主要方面却被忽视;(2)事情要完成的十全十美(例如,因为无法符合自己十分严格的标准,很难完成一件事情);(3)过分献身于工作以致没有时间和朋友交往(并不是由
2、于经济原因);(4)在有关道德或价值观方面是十分小心谨慎的、无可指摘、不可变更的(并不是由于文化或宗教观念);(5)不会丢掉旧的或没有价值观的东西(甚至是毫无感情价值的);(6)不愿意指派工作给其他人或与其他人共同工作,除非他们丝毫不差的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7)对自己和他人都采取非常吝啬节约的开支方式,认为一定要储存起来以备日后可能发生的灾难;(8)显得固执僵硬。强迫性障碍完美主义心理及防御方式的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强迫性障碍患者的完美主义心理特点及其与心理防御机制之间的关系Frot等认为完美主义是对工作设置过高标准,同时采用的自我评价方式又是过度批评、苛刻的。研究结果显示完
3、美主义心理特点突出的患者多使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由此可见,当完美主义心理造成心理冲突时,患者多使用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机制,而这些防御机制在解决患者的心理冲突、减少痛苦感时失效,从而导致病理心理的产生,并以症状表现出来。注:(1)不成熟防御机制: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抱怨幻想分裂退缩躯体化(2)成熟防御机制:升华压抑幽默(3)中间型防御机制:反作用形成解除制止回避理想化假性利他伴无能之全能隔离同一化否认交往倾向消耗倾向期望掩饰因子患者,18岁,待业。父母均为农民。在家排行老大,下有一弟一妹。患者从小就很懂事,知道父母很辛苦,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一点儿时间也不许自己浪费,成绩
4、一直列班上前几位,初一后还任班干部,深得老师喜欢。父亲省吃俭用给他买了块表作为奖励。数月后,患者开始出现心理异常,总是害怕将表弄丢了,结果在一次早操中将表弄丢,他深知父母挣钱不易,内心极度内疚,常常有意识地到寝室和马路边努力寻找,但始终没找到,也不敢告诉父母,成绩也开始下降。后来患者家中添置了沙发,平素他喜欢坐在沙发上看书。一次母亲说别把沙发坐坏了,以后不准在沙发上看书。从此他再也不敢坐沙发,后来发展到看见椅子也害怕了。他勉强读完初中后一直在家待业,经常为看病而四处奔波,家中为此花了不少钱,他更觉得不好受。患者最苦恼的问题还是小便失禁,老想去厕所,但又感觉不该去。越想控制则
5、想去厕所的念头越强烈。尤其是吃饭之后想去厕所,拼命克制不让自己去,结果导致吃饭后习惯性呕吐,依照胃病治疗了很久也未痊愈。如此症状已持续了3年。近期,患者总是想着自己是否渴了或者饿了,椅子该不该坐,泡在盆里的衣服是否立即要洗,见到电灯就要反复检查电灯开关,出了门要反复看门是否关好锁好,换衣服后要反复扣腰间的皮带,提着兜要反复检查提兜里的东西是否还在等等。与他人交往时,他总害怕别人嘲笑他,认为别人的眼睛都在看自己。后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了一段时间的氯丙咪嗪等药,饭后呕吐症状消失,能克制一点自己害怕的想法和行为,但停服不久则症状再次出现。案例1心理分析患者是一位典型的强迫型人格障碍
6、者,其约占心理障碍总数的5%。强迫性人格障碍一般是在幼年时期受到较强的刺激或持续的精神压力而形成,它与家庭教育和生活习惯直接相关。如父母家教严格、苛求,造成了孩子做事过分的小心谨慎,生怕做错事而遭父母惩罚,做任何事都思虑过多,优柔寡断,长此以往还可伴有经常性的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应。另外,家长过分爱清洁,对孩子的卫生十分讲究,也易使孩子形成洁癖,如强迫性洗手等行为。强迫性人格障碍者的人格特点是,过分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正常、举止是否恰当,而表现死板。他们往往自信心不足,总有一种做事不完善的感觉,遇事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很少标新立异。由于他们凡事都追求尽善尽美和完整精确,因此,不
7、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反复核查、怕出差错。他们还经常要求别人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行事,有时妨碍别人自由。目前,治疗强迫性人格障碍主要是纠正和减轻其心理压力,顺其自然,临床常用森田疗法。2.形成原因很多这种人格障碍的解释多是从焦虑障碍的强迫症借鉴而来。因为人们认为强迫型人格障碍和强迫症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强迫性人格障碍与强迫症都有“强迫”两字,表现也有重复的部分,这是不是说明具有强迫性人格障碍的人就肯定是强迫症患者呢?虽然强迫性人格障碍与强迫症有密切的关系,而且约有70%的强迫症患者在病前有强迫性人格障碍,但具有强迫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