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的角度看文学形象的曹操

从历史的角度看文学形象的曹操

ID:15463231

大小:7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3

从历史的角度看文学形象的曹操_第1页
从历史的角度看文学形象的曹操_第2页
从历史的角度看文学形象的曹操_第3页
从历史的角度看文学形象的曹操_第4页
从历史的角度看文学形象的曹操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历史的角度看文学形象的曹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从历史的角度看文学形象曹操丁国瑞(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2008级专升本1班,陕西 汉中 723001)指导教师 雷勇[摘 要]在中国文学史上,曹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文学形象,小说中的曹操既“奸”又“狠”,是一个被否定的角色。与小说相比,历史人物曹操性格更为丰富,史学家称他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更为可贵的是,史书记载中的曹操还有颇具“人情味”的一面,这些都被《三国演义》的作者抛弃了。小说中的曹操是“小传统”脸谱化的产物,是对历史原型的简单化与浪漫化的改塑。[关键词]《三国志通俗演义》;

2、曹操;形象;史学形象元蒙统治者以马上得天下,对于儒家学者以空洞名目左右辩论的习气深感厌倦。正是因为如此,科举制度在当时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直到公元一三一三年,元顺帝在形式上虽然恢复了中国旧有的的科举取士制度,但是它的目的并不是构建中国式的文官组织。因此汉族许多知识分子郁郁不得志,只好将才能向其它方面发展……。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罗贯中,他所塑造的曹操又怎么会与旨在阐述名教的史学形象中的曹操相一致呢?因此,笔者想将曹操形象放在他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进行重新考察。一在毛评本《三国演义》中毛氏父子借周瑜的口是这样评价曹操

3、其人的:“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1](P382)这显然带有他们的政治见解和个人爱憎。然而星月留空未必无因,在“刺卓逃难”中,曹操明知自己错杀了吕伯奢全家,还要一错再错地将沽酒归来的吕伯奢挥剑砍死。“杀吉平”一事更特意刻画出了曹操的凶残本性:先是将吉平打得体无完肤,然后截去吉平的九个手指,割掉吉平的舌头,吉平撞阶而死后,曹操仍不解恨,还下达了“分其肢体号令”[2](P210)。“顺我者倡,逆我者亡”,成了曹操最大的人生信条。曹操在奉迎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之后,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不断膨胀,最终完全把持了朝

4、堂,控制了汉末中央政权。所有的朝廷大事,从军事征伐到人事任免,从内政事务到外交联系,曹操根本不听献帝和朝臣的意见,都是个人说了算。献帝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傀儡,一个“儿皇帝”;朝臣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装饰“门面”的可供自己利用的工具。曹操在擒杀吕布之后“威名日盛”,脑海深处便产生了不臣之心的念头,如果不是顾虑“朝廷肱股尚多”,只怕早就“行王霸之事”了。为了观察动静,曹操特地邀请天子“许田围猎”,群臣将校向献帝齐呼万岁,他竟“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并借天子弓箭不还,自行悬带。当献帝深感曹操欺君罔上,有窃国

5、谋逆之心后,随即密赐衣带诏,令董承、刘备、马腾等人合力讨贼。事后衣带诏泄露,曹操诛杀了董承、吉平、王子服等人后仍不解恨,连已有五个月身孕的董贵妃也不放过,尽管献帝和伏后一再哀求,还是将董贵妃勒杀于宫门之外。此后,曹操权势更盛,只要是曾经反对过他的人,都被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拔除而后第7页共7页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快。诱杀马腾父子,“杖杀伏后”,即使前朝奸臣王莽也没有敢干过杀皇后的事情。面对伏后的惨死,作为皇帝的汉献帝不但不敢救还吓得说出:“我命亦不知在何时也。”[1](P571)1由此可见曹操当时飞扬跋扈到何种地步

6、。至于“借头欺众”、“梦中杀人”等阴谋诡计,更是花样百出,令人怵目惊心……正是因为作者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大量生动细致的描写,赋予了曹操的文学形象以丰满可感的血肉,更使曹操的大奸大恶的这一形象深入人心。同时作为正面人物曹操对立面刘备的出现,在两相比照下曹操的阴暗面就更加明显了。赵艳锋在其硕士论文中就曾做过这样的描述:毛本《三国演义》第一回写道:“百忙中忽入刘、曹自传:一则自幼便大,一则自幼便奸;一则中山靖王之后,一则中常侍之养孙。低昂已判矣。”在第一回正文刘曹自传的描写中,写刘备是“玄德幼孤,事母至孝”;而写曹操则

7、用其“败而喁口”以欺叔父一事,于是毛氏有评道:“玄德孝其母,曹瞒欺其父,邪正便判。”再看“曹操释关羽”与“刘各送徐庶”两个典型情节的对照:毛本《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中写曹操送关羽离去后,关羽因缺少一纸。丞相文凭而屡受阻碍,因此才不得已过五关斩六将一路杀去。毛宗岗评道:“其于关公之去,赠金、赠袍,亲自送行,而独吝一纸文凭,不即给与。使关公而死于卞喜之伏兵,或死于王植之纵火,则操必日:非我也,守关将吏也。”而书中第三十六回写刘备送徐庶之景则情深意长,感人肺腑。当刘备得知徐庶将要离去,与徐庶对饮而泣,坐以待旦”;第二天更与徐

8、庶“并马出城,至长亭下马相辞”;最令人感动敬佩的当属其送别之辞:“备分浅缘薄,不能与先生相聚,望先生善事新主,以成功名!”直至徐庶上马,刘备仍紧紧拉住徐庶的手说:“先生此去,天各一方,未知相会却在何日!”说罢,泪如雨下。一边是金银珠宝贿赂不成万般无奈让其离去,一边是设身处地为其着想以真情送其离去,两相比较之下,毛氏自有定论:“曹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