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民歌的传承与保护

信阳民歌的传承与保护

ID:15443178

大小:48.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8-03

信阳民歌的传承与保护_第1页
信阳民歌的传承与保护_第2页
信阳民歌的传承与保护_第3页
信阳民歌的传承与保护_第4页
信阳民歌的传承与保护_第5页
资源描述:

《信阳民歌的传承与保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别山音乐文化代表——信阳民歌一、信阳地域情况信阳市地处豫尾、江淮之间,鄂豫皖三省交界处,这里山青水秀、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林茂粮丰,素有“鱼米之乡”、“茶叶之乡”、“歌舞之乡”之美誉。重要的南北分界线——淮河横贯全境,形成独特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文化特征。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信阳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形成了特征鲜明的地域风情和豫风楚韵、兼收并蓄的深厚文化特征,尤其在民间音乐、舞蹈等传统文化方面有着丰厚的存量,在风格上迥于淮河以北的河南省内各地区。信阳民歌既有北方民歌之粗犷、豪迈,又有南方民歌之细腻、婉转。不论是嘹亮悠长的山

2、歌、高亢热烈的劳动号子,还是委婉缠绵的小调,诙谐风趣的田歌,无不生动活泼,各具风采。2008年,《信阳民歌》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国家级名录的确定,填补了我市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名录的空白,是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成果。二、信阳民歌的起源与发展轨迹信阳民歌作为河南文化中罕见的融“豫韵楚风”于一体的珍宝,经历了远古时代的产生、形成期,历朝历代的发展变化期,清末明初的成熟、兴盛期,新中国成立初至文革的新生、繁荣期,以及20世纪80年代普查修纂集成的抢救、复苏期,以及新世纪实施的“非保”工程的

3、弘扬、振兴期。信阳民歌是人们世世代代一脉相承、传唱不息的生活之歌。生动体现了先民们丰富美好的精神世界,真实的表达了先民们喜怒哀乐的情感世界和鲜明的审美取向。在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别山老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尽管环境恶劣、斗争残酷始终坚持了革命斗争,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唱出了“长工歌”、“穷人调”等激励人民前进,随着红四军的不断壮大,人民充满了革命必胜的信心,又出现了《红旗插遍大别山》,《一九二九年》,《反围剿歌》,《送郎当红军》,《红四南下胜利歌》。其中唱遍全国的《八月桂花遍地开》,便是由当时商城县文化工作者王雾初根据流传

4、于商城地区的民歌《八段锦》改编后而随红四军唱遍全中国的。信阳民歌在信阳全境各县区广泛流传,尤其以商城、潢川、固始、新县、光山、罗山等县较为集中,保存较为原始。1984年5月,河南电视台以信阳民歌为主体拍摄了音乐专题片《歌乡行》(上、下集),同年11月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又在该台国际联播节目中再次播放。《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河南卷》中收录信阳民歌224首。著名的信阳民歌有《八月桂花遍地开》、《送郎当红军》、《花轿到门前》、《车水歌》等。1989年河南电视台又以信阳民间歌舞为内容拍摄了电视艺术片《情满大别山》并在中央台多次播出。著名的

5、信阳民舞有花挑、花扇、花伞、火绫子、狮子舞、春牛舞、竹马舞、旱船、龙灯等。其代表作品《丰收乐》、《一把伞》、《山乡渔歌》、《锣鼓闹秧》等曾在全国汇演、调演比赛中获奖。除此之外,信阳传统文化中还有一部分音乐演奏形式、节目;如“潢川锣鼓”、“商城丝弦”等。三、信阳民歌种类、音乐特点南北文化的交融使信阳民歌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方言语韵的多样化使它既有西、北方民歌的高亢、嘹亮、奔放之风尚,又有东、南方名额的细腻、婉转、靓丽。信阳民歌形式多样、种类齐全、体系完整,大致可分为革命历史情歌、民歌、新民歌、号子、山歌、田歌、水歌、灯歌、叫

6、卖、小调、儿歌、时政歌、仪式歌、叙事歌等十余种之多。它们深刻而生动地表现了信阳人民的生活、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反映了信阳不同地区和不同时代的社会实践,是信阳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虽经千锤百炼却还在不断地推陈出新。(1)号子号子,又称劳动号子,是人们在劳动时根据劳动用力的节律自然发出的呼喊吆喝声。号子是最古老原始的民歌,郑玄《礼记》注释:“古人劳役必讴歌,举大木者乎邪许。”所谓“邪许”就是今天的号子。信阳民歌中的号子主要有《夯号子》、《硪号子》。沿淮河一带县区有《拉纤号子》、《撑篙号子》、《架包号子》、《搬运号子》等。信阳民歌中

7、的号子旋律性较强,音乐结构比较简单,旋律节奏多与劳动动作节律相一致。歌词具有即兴性,多用衬词“哟、喝、嗨”,当劳动动作加快、强度增大时,音乐节奏便紧凑,歌词部分便只剩下衬字部分,如商城县的《打硪号子》(急号子)、《拉硪号子》等。演唱形式为一唱众合的表现形式。比较而言,潢川县的号子旋律性强,曲调比较流畅优美;商城县的号子节奏明快、情绪热烈、急号子仅用衬词,用音少,节奏特别鲜明。固始县的号子旋律多重复,水上号子的曲调悠长高亢、具有山歌的风格。(2)田歌信阳田歌颇具特色,是农人从事田间劳作时集体演唱的民歌。田歌演唱形式多为一人领唱众人

8、帮腔,歌词多半具有即兴性,部分为当地流传的五句式歌谣,少量歌词有叙事性,如固始民歌《绣红绒》(双呀油)。田歌曲调优美,节奏较为舒缓,比较典型的有:平桥区、罗山县一带的《打刘海》;潢川县、光山县一带的《车水歌》、《秧歌》、《黄胜头》、《螃蟹歌》;固始县的《单呀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