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在“中学”中的命运:形而上学之例

“西学”在“中学”中的命运:形而上学之例

ID:15411852

大小:5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3

“西学”在“中学”中的命运:形而上学之例_第1页
“西学”在“中学”中的命运:形而上学之例_第2页
“西学”在“中学”中的命运:形而上学之例_第3页
“西学”在“中学”中的命运:形而上学之例_第4页
“西学”在“中学”中的命运:形而上学之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学”在“中学”中的命运:形而上学之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西学”在“中学”中的命运:形而上学之例中图分类号:B0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26(2002)03-0124-0091900-1902年之间,我国著名翻译家严复在翻译《穆勒名学》时遇到metaphysics这个术语时,引入了“形而上学”这个新的译法,并认为该词的本义是指“出形气学”,“超夫形气之学”,“与格物诸形气学相对”(注:王shì@①主编:《严复集》(共五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55页;以及[英]约翰·穆勒原著,严复译:《穆勒名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2、45、417、419页等。),但他并未进一步

2、交待所谓“出形气”、“超夫形气”之研究是什么意思。尽管metaphysics一词一开始有多种中文译法,但20年代以后该词的中文译法主要统一于两种,即一译为“玄学”,一译为“形上学”(或称“形而上学”)。严复被认为是我国学者当中第一个将metaphysics译为“形而上学”的人(注:参见王伯恭主编《中国百科大辞典》(8)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版,第6067页。)。从后来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玄学”、“形而上学”这两个术语的字面意思在中国传统典籍里的含义极大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学者对metaphysics一词含义的理解。这里我们想以“科玄

3、之战”、冯友兰、牟宗三等为例简要地分析一下20世纪中国学者对metaphysics这个西方哲学术语的理解。一、Metaphysics=“形而上”之学吗?1923年,中国学术界爆发了一场著名的“科学与玄学”之战,双方论战的焦点是科学能不能回答人生观问题,针对张君劢主张人有自由意志、科学不能回答人生观问题的观点,科学派代表丁文江称张君劢先生被“玄学”这个“无赖鬼”缠身了。丁的观点是:“玄学”(metaphysics)是“科学”的死对头,在西方历史上它曾以“神学”的身份扮演了扼杀科学的角色;“玄学吃饭的家伙”就是“离心理而独立的本体”,在思维方式上的特征是“

4、强不知以为知”(注:参见郭梦良编《人生观之论战》(乙编),张君劢序,泰东图书局1923年12月初版,第13-14,20-24页。)。他不仅指责当时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玄学”反对科学,而且还把中国宋元明之际的理学与西方的“玄学”相混,认为张君劢提倡意志自由使得“欧洲玄学的余毒传染到中国来,宋元明言心性的余烬又有死灰复燃的样子了!”(注:参见郭梦良编《人生观之论战》(乙编),张君劢序,泰东图书局1923年12月初版,第25页。)。在什么是“玄学”这个问题上,丁、张二人都认为“玄学”是专门研究“形而上”的“本体”的学问,是一门涉及人生的终极关怀的学问,都认为

5、中国古代的宋明理学是一种典型的“玄学”(注:参见郭梦良编《人生观之论战》(甲编),张君劢序,泰东图书局1923年12月初版,第62,69,95页。)。丁文江与张君劢的最大区别是:丁文江认为“玄学”所研究的“形而上”的本体本来就不存在,而张君劢以为后者存在;丁文江认为“玄学”与科学对立,而张君劢认为它不仅与科学不对立,而且能超乎一切科学之上而成为诸科学的最高原理和最后裁判官(注:参见郭梦良编《人生观之论战》(甲编),“序”。)。由此张、丁二人的区别在于对“玄学”的评价不同,但在涉及“玄学”的含义时,二人之间又有极大的共同之处,即都从《周易》中的“形而上者

6、谓之道”一语出发来理解其特征,而张君劢则更明确地主张把中国历史上的“心性之学”与西方人的metaphysics相结合,以达于中、西汇通之目的(注:黄克剑、王涛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张君劢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722、726页。)。视“形而上学”(或译“玄学”)为一门专门研究“形而上”的存在物(本体或实体)之学,进而又把这种“形而上”的存在物与《周易·系辞上》中所谓的“形而上之道”混为一谈,并进一步认为中国古代学术,特别是宋明理学也都是形而上学,这不仅是“科玄论战”科学派与玄学派所共同具有的思维方式,而且是整个中国现当代思想史上一大批著名

7、学者对metaphysics这个西方哲学范畴的共同看法,尽管他们对于这门学问与科学的关系、对于这门学问的价值评价有所不同。例如,冯友兰在1946年《新知言》一书中一方面说“‘形上学’,是一个西洋哲学中底名词。有时也译为玄学。”另一方面又说“形上学”作为“哲学中底最重要底一部分”在思维方式上的主要特征就是“超越于经验”、“超乎形象”,“我们的理智,自经验出发而得到超越于经验者,对于超越于经验者底观念,我们称之为超越底观念。这几个超越底观念,就是形上学底观念,也就是形上学中底主要观念。”不仅如此,“形上学的功用,本只在于提高人的境界。它不能使人有更多底积极

8、底知识”,因为它“代表人对于人生底最后底觉解”(注:涂又光纂:《三松堂全集》(第5卷),河南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