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如何利用文言虚词断句

解读如何利用文言虚词断句

ID:15396926

大小:5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3

解读如何利用文言虚词断句_第1页
解读如何利用文言虚词断句_第2页
解读如何利用文言虚词断句_第3页
解读如何利用文言虚词断句_第4页
解读如何利用文言虚词断句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读如何利用文言虚词断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解读如何利用文言虚词断句江苏朱庆和文言文断句,是近年来高考新题型。它主要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的综合能力。2004年,北京高考语文卷第Ⅱ卷的第11小题就是文言文断句题,题目为给出一段文言文语段,从中选出5个句子,要求考生断句,分数比值为5分;2005年,北京春季高考语文卷、北京高考语文卷、辽宁高考语文卷都出现了文言文断句题。这说明文言文“断句”题将成为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又一个新亮点。让我们先来看2005年北京春季高考卷第11题: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然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

2、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弗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占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者而能如是乎(清·汪琬《传是楼记》选自《尧峰先生文钞》,有删节)(1)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2)是故藏而弗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3)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4)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5)沿流以溯源无不探

3、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答案:(1)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2)是故藏而弗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3)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4)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5)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我们现在看到的答案中用斜线分开的文字内容,就是“断句”。古人把读文断句加标点叫作“句读(dòu)”。《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说明古人在读书时十分注重“句读”的重要性。当然,古人所说的断句标点,是指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即指文句的

4、意思表达完毕后,在句末断开,叫“句”;语意未完而需要停顿处用断开,叫“读”。其实,古人断句标点时,无论是句或读,一律以“。”(类似今天句号用的小圆圈)作为断句的标记;今天高考“断句”试题一般是要求在文言文中将需要断开的地方加“/”表示。考生给文言文断句,一定要在初步整体读懂文言文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文言语感,结合文言语法知识去划分出规定内容的语言单位。怎样才能正确给文言文断句呢?除了利用实词构成的逻辑意义和文体的语体规律断句之外,我们可以先从文言虚词与标点的角度,明确断句的判断标准。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他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比如

5、发语词等句首虚词:如,“夫”、“盖”、“初”、“唯”、“斯”等,常常用在句子的开头;又如:“曰”、“云”、“言”,是话标志的词语(相当于现代汉语对话提示语)。以上这些词语,可视为我们断句的标志。再如,表示陈述、感叹、疑问、祈使等语气的语气词:如,“也”、“矣”、“乎”、“哉”、“为”、“与(欤)”、“耳(尔)”、“邪(耶)”、“焉”等,常用在句末,理所当然也是断句的标志之一;再比连词“而”如果是连接的两个句子,则在其前面要断开;其他的如:“以”、“于”、“为”、“则”,有时用在句首,也可作为断句的依据;还有复句中的关联词,如:“

6、苟”、“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若夫”、“至于”、“已而”、“且夫”、“乃夫”、“于是”、“至若”、“若”、“故”、“是故”,这些词大多用在句首,而在这些关联词前一般可视为断句的标志。下面具体举例说明。一、利用“之”、“乎”、“者”、“也”、“已”、“焉”、“哉”来断句。这些词语是文言文中使用频率较高、富有代表性的虚词,在阅读理解时可作为停顿的明显标志。见到这些虚词,大多在句子停顿的后面断句。“之”与断句。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

7、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成然之。(《促织》)代事,作宾语。2、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乎”与断句。用作语气助词。1、(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如: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2)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如: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3)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如: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以上都是根据句末语气断句。“者

8、”与断句。作为助词,可以放在一个词或一组词后边,起提顿作用:先用“……者”提出要说明的事物,稍微停顿一下,然后说明或论断。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古之让天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五蠹》)“者”有时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