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答案版 24 不断运动的地球 填空版复习

科学 答案版 24 不断运动的地球 填空版复习

ID:15387239

大小:8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3

科学 答案版 24 不断运动的地球 填空版复习_第1页
科学 答案版 24 不断运动的地球 填空版复习_第2页
科学 答案版 24 不断运动的地球 填空版复习_第3页
科学 答案版 24 不断运动的地球 填空版复习_第4页
科学 答案版 24 不断运动的地球 填空版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学 答案版 24 不断运动的地球 填空版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复习提纲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①地球在自转时,从地轴的北极或北极上空观察,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时针。从地轴的南极或南极上空观察,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时针。②地球自转时产生的现象是:A、日月星辰东升西落。B、昼夜交替:地球是一个不发光和不透明的球体;地球不停地自转。③周期:约24小时(1天)。④白昼和黑夜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包括晨线和昏线。A、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白昼变成黑夜的界线。B、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黑夜变成白昼的界线。2、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1)地方时:由于经度不同而造成的不同时刻。同一瞬间,经

2、度不同的地方其地方时是不同的。(2)时区:①时区:把全球划分成24个150经度宽的地区,每个地区就叫做一个时区。②划分法:以中时区为标准向东、向西各划分12个时区,其中东十二区与西十二区重合,全球共划分24个时区。中时区(零时区):以00经线作为中央经线的150经度宽的地区。东时区:中时区的东边分成12个时区,依次为东一区、东二区等。西时区:中时区的西边分成12个时区,依次为西一区、西二区等。东、西十二区:都以1800经线作为中央经线,向东向西各跨7.50。(3)区时: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即区时,又叫标准时。每相邻的两个时区相隔1小时。(4)各地区时的计算:

3、a、确定已知的某地的时间b、找出想求的某地的时区c、计算时区差d、根据东加西减的办法,在已知的时间的基础上加减时区差。东加西减: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的东边时,则所求地时间应加上时差;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的西边时,则所求地时间应减去时差(东边时区的区时总是要比西边时区的区时早)。(5)简便计算公式:所求的时间==已知的时间—(已知的时区—所求的时区)《东正西负》(6)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①北京的时间:北京位于东经1160,北京的时间是指东经1160处的地方时。②北京时间:中国把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作为全国除新疆外统一使用的时间,称为“北京时间”。北京时间实际上是指东八区的区时,即东

4、经1200经线的地方时。(7)日界线:以1800经线为基线,有几处转折的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①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②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6③从西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减去一天。说明:a、如果穿越日界线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同,则要减去1天,反之则反。b、日界线的西侧是新的一天的起点,而日界线东侧则是前一天的终点,即日界线上既是一天的起点,又是一天的终点。区时的计算:东加西减日期的计算:东减西加3、地球的绕日运动(1)秆影的长短变化:(以北半球为例)一天中杆影长短的变化:早晨较长,方向为西北方向,中午影子最

5、短,杆影朝正北方向,下午又逐渐增长,方向为东北方向。原因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导致太阳高度发生变化,中午的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杆影与太阳高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一年中的正午杆影也会发生变化,冬至杆影最长,夏至最短,这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导致太阳高度发生变化造成的。杆影长度的变化都是由于太阳高度的变化造成的,而太阳高度的变化又与太阳的直射点有关系。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就越大,杆影就越短。(2)地球的公转:①特点:自西向东转动,地轴倾斜指向北极星。②周期:约365.2422天(1年)。③效应: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极昼现象;极夜现象;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④春分日(3月21日

6、前后)直射赤道①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②夏至后直射点虽南移但直射点还在北半球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③秋分后直射点继续南移但直射点在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④冬至后直射点虽北移但直射点还在南半球⑤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在不同的纬度、不同的时间其分布是不同的,就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来看,它的分布总是从直射点向两侧减小。⑥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夏至日日达到最大值,冬至日日达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冬至日达到最大值,夏至日达到最小值。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

7、直射,但回归线上只直射一次。(3)昼长夜短的变化:(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赤道全年昼夜等长)北半球夏半第一年春分全球昼夜等长6年↓①昼长>夜长,且昼越来越长②极昼范围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昼最长;北极圈内全为极昼↓①昼长>夜长,但昼越来越短②极昼范围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秋分全球昼夜等长北半球冬半年↓①夜长>昼长,且夜越来越长②极夜范围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冬至夜最长;北极圈内全为极夜↓①夜长>昼长,但夜越来越短②极夜范围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