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路课程设计

电子电路课程设计

ID:15386772

大小:825.50 KB

页数:123页

时间:2018-08-03

电子电路课程设计_第1页
电子电路课程设计_第2页
电子电路课程设计_第3页
电子电路课程设计_第4页
电子电路课程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子电路课程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电子电路课程设计讲义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122目录课题1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2课题2扩音机电路的设计与实现7课题3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2122课题1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一、实验目的1、了解AGC(自动增益控制)的自适应前置放大器的应用。2、掌握AGC电路的一种实现方法。3、提高独立设计电路和验证实验的能力二、实验原理在介绍了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原理(AGC)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相对简单而有效实现预通道AGC的方法,电路中使用了一个短路双极晶体管直接进行小信号控制的方法。1、AGC在处理输入的模拟信号时,经常会遇到通信信道或传感

2、器衰减强度大幅变化的情况;另外,在其他的应用中,如监控系统中的多个相同传感器返回的信号中,频谱结构和动态范围大体相似,而最大波幅却相差甚多。某些情况下,这类变动是可以预测的,能对预处理放大器的增益作相应调整。但更多时候会遇到不可预知的信号,因而会因为非重复性事件而丢失数据。此时,可以使用带AGC(自动增益控制)的自适应前置放大器,使其增益应能随信号强弱而自动调整,以保持输出相对稳定。AGC电路的实现有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和混合控制等三种,典型的反馈控制AGC由可变增益放大器(VGA)以及检波整流控制组成(图5-1),本文电路采用了短路双极晶体管直接进

3、行小信号控制的方法,从而简单而有效的实现AGC功能。图5-2中,可变分压器由一个固定电阻R1和一个可变电阻构成,控制信号的交流振幅。可变电阻由采用基极-集电极短路方式的双极晶体管微分电阻实现,为改变Q1电阻,可从一个由电压源VREG和大阻值电阻R2组成的电流源直接向短路晶体管注入电流。为防止R2影响电路的交流电压传输特性,R2的阻值必须远大于R1。Detector图5-1反馈式AGC图5-2由短路三极管构成的衰减器电路对正电流I的所有可用值(一般都小于晶体管的最大额定射极电流IE),晶体管Q1122的集电极-发射极饱和电压小于它的基极-发射极阈值电

4、压,于是晶体管工作在有效状态。短路晶体管的VI(电压-电流)特性曲线非常类似于PN二极管,符合肖特基方程,除了稍高的直流电压值以外,即器件电压的变化与直流电流变化的对数成正比。因此,对于VI曲线上所有直流工作点,短路晶体管的微分电阻与流过的直流电流成反比,换句话说,器件的微分电导直接与电流成正比。由于在其工作状态下,共发射极连接的双极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一般在100或100以上,在相当大的电流范围内,微分电阻都正确地遵守这一规则。因此,图5-2中VREG的变化就会改变电流I,并控制R1-Q1分压比。耦合电容C1和C2将电路的衰减器与输入信号源和输出

5、负载隔离开来。图5-3为一个典型的小信号双极晶体管的短路VI特性,图中显示,至少可以在五个十倍程范围内控制微分电阻,即控制幅度超过100dB。图5-3VI特性曲线图显示短路晶体管相应的微分电阻图图5-4是完整的电路设计。输入信号VIN驱动缓冲级Q1,它的非旁路发射极电阻R3有四个作用:首先,它将Q1的微分输出电阻提高到接近公式(1)所示的值:(1)该电路中的微分输出电阻增加很多,使R4的阻值(27kΩ)几乎可以唯一地确定整个输出电阻。其次,由于R3未旁路,使Q1电压增益降低至:(2)第三,如公式(2)所示,未旁路的R3有助于Q1集电极电流-电压驱动

6、的线性响应。第四,Q1的基极微分输入电阻升至RdBASE=rbe+(1+β)×R3,与只有rbe相比,它远远大于Q1的瞬时工作点,并且对其依赖性较低。图5-4中,电阻R4构成可变衰减器的固定电阻,类似于图5-1中的电阻R1,122而Q6构成衰减器可变电阻部分。晶体管Q5为Q6提供集电极驱动电流,Q5的共发射极结构只需要很少的基极电流。采用这种方法时,决定AGC释放时间的电阻R17阻值可以选大些,从而能够有较长的AGC释放时间。电阻R19用于限制通过Q5和Q6的最大直流控制电流。当把大的C3值与Q6的最小微分电阻作比较时,即最大信号波幅在完全控制下,

7、其电抗对最低频率信号频谱成分而言是可以忽略的。D1与D2构成一个倍压整流器,它从输出级Q4提取信号的一部分,并为Q5生成控制电压。这种构置可以容纳非对称信号波形的两极性的大峰值振幅。电阻R15决定AGC的开始时间。若与C6组合的R15过小,则使反馈传输函数产生极点,导致不稳定。电阻R17决定AGC的释放时间。为确保对高频信号成分的良好响应,D1和D2可以使用肖特基或快速PN硅二极管。含Q2和Q3的直流耦合互补级联提供大部分电路电压增益。R14是1kΩ电阻,将发射极输出跟随器Q4与信号输出端隔离开来。必要时,R14可选用更低的电阻,但如果R14过低,

8、则大电容的连接电缆会使Q4进入寄生振荡。图5-4AGC电路图有效的AGC范围为0.5mV至50mVrms输入电压,即40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