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及其变化研究

土地整理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及其变化研究

ID:15383879

大小:3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3

土地整理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及其变化研究_第1页
土地整理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及其变化研究_第2页
土地整理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及其变化研究_第3页
土地整理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及其变化研究_第4页
土地整理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及其变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土地整理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及其变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土地整理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及其变化研究[摘要]:对耕地质量评价研究可以为耕地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将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种植能力和耕地潜在的收益能力作为评价的目标。在研究中,运用GIS技术,采用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多项评价指标,使用多层次分析方法,探讨了土地整理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整理前后土地质量的变化。研究土地整理前后结果显示,这种研究方法对土地整理耕地质量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整理后的结果可以为土整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关键词]:土地整理;综合评价;耕地质量当前社会,加强土地整理工作有利于实现我国耕地总量动态的平衡

2、,能够有效的保证国家粮食安全。通过进行有效的土地整理工作,比如土地平整、实现地块规则化及地块合并、加强农田的基本建设等,使得整理后的土地能够达到比较理想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更加理想化,道路和灌溉排灌等设施更加齐全,是管理区域内耕地的面积和耕地质量取得明显的改进。通过计算耕地面积,评价耕地的土壤质量,作为评价土地整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可以通过测绘、定量化标准来衡量耕地面积的变化,耕地质量需要进行综合评价确定。目前在我国,没有土地整理前后耕地质量以及土地的生产能力的变化比较,这样就不能进行科学的土地整理绩效评价。进行土地整理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及其变化研究,对

3、于完善我国土地整理的理论体系、科学评价土地整理绩效和促进我国土地整理事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的概念和内涵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休闲地等,耕地是以种植农作物为主,有的辅以果树、桑树等其他树木的土地,每年能够保证至少收获一季。有的比较大的沟渠和田埂也包括在耕地范围内。耕地质量是与耕地有关的各种环境因素和土壤状况的综合,生产力的高低、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好坏、土壤的质量等都属于耕地质量,耕地质量表现为就是耕地在现实用途条件下作物生产能力和收益能力和潜在的粮食生产力。耕地包括土地的自然生

4、态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是内部相关系统协调发展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互换来维持系统功能,使耕地不断发展。通过内部与外部环境的互换,为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量。在耕地系统中,处于基础地位的耕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如:土壤、水分和热量等自然要素,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对于耕地使用的特殊经济目的、种植的技术水平、农作者操作的熟练程度和自身素质等,这两者共同决定了耕地系统的发展。耕地的质量是整个耕地系统特征的衡量指标,我们可以通过耕地质量的变化来推断耕地系统发展的不同阶段。造成耕地质量的变化中,耕地的自然环境变化是一方面,但是人类利用耕地的方式是

5、造成耕地质量变化的根本。耕地质量指标是一种量度或者是由量度产生的数值,更加这种数值的变化,人们可以判断出人类与耕地需求的状况和变化。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实质上就是评价在耕地整个系统内各种因子对耕地产出能力和使用后收益的状况。耕地自身的自然因素和实施能动系统(人为因素)共同决定了耕地的产出能力和收益状况,以及耕地收益状况的持续性。自然因素包括土壤状况、水文、气候因素,人为因素包括人为对耕地的调控、水肥的投入、农业的区位选择等。2耕地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耕地的内涵实际上可以定义为在现实的技术条件和管理手段下,耕地种植业收益水平的高低,耕地潜在的内涵就是在未

6、来用途条件下作为建设用地潜在收益能力的高低,为城镇用地定级在耕地范围内的延伸。2.1耕地等级评价因素的选择耕地等级就是耕地物质生产能力的级别,意识以产量为依据的耕地物质生产力,二是不直接考虑耕地的实际产量高低,只考虑耕地的利用方向和自然属性,就是耕地的自然地力等级。在耕地的生存功能中,以种植粮食作物为基准用途,保护耕地和粮食安全作为主要目的,土壤肥力因素是其评价因素。耕地等级体现的是现实生产条件下耕地粮食生产能力的高低,因此,我们可以将“土壤肥力因素”确立为耕地等级的评价因素。耕地等级的评价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土壤因子:有机质、全N、全P

7、、全K、PH值、速效磷、速效钾、土层厚度、障碍层深度、根系深度、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有效孔隙、土壤含水量、土壤持水性质和土壤温度、导电率、土壤污染指数;(2)水因子:水污染指数、生态需水量、水资源满足程度;(3)气候因子:太阳辐射、温度、降水量及其分布、无霜期、气象灾害、年光照时数、≥10度积温;(4)地形因子:坡度、坡向、海拔、地貌类型等(5)生物多样性因子:土壤、作物和微生物的多样性;(6)土地生产力因子:土地基础地力、土地生产潜力、土地现实生产力;(7)景观生态质量因子:景观生态稳定性指标和景观异质性指标;(8)承载量因子:地面承载力、抗压强

8、度、地下水状况、抗地震效应、基岩厚度、液化指标、土层紧密度;(9)区位条件因子:城市规模、城市等级、路网密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