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地林下种植苜蓿的技术探讨

退耕地林下种植苜蓿的技术探讨

ID:15364581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2

退耕地林下种植苜蓿的技术探讨_第1页
退耕地林下种植苜蓿的技术探讨_第2页
退耕地林下种植苜蓿的技术探讨_第3页
退耕地林下种植苜蓿的技术探讨_第4页
资源描述:

《退耕地林下种植苜蓿的技术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退耕地林下种植苜蓿的技术探讨吕和平(甘肃成县畜牧中心742500)摘要:退耕还林草是我国生态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大战略,实践中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探讨。本文以成县为例,结合当地退耕还林草的实际,探求在半干旱区域,退耕地林下种植紫苜蓿的栽培模式和技术,以促进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使退耕还林还草深入人心落实得更好。关键词:退耕还林(草);紫花苜蓿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当前和今后恢复建设生态环境,实施西部大开发,实现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如何卓有成效地落实好这一宏伟战略,在生产实践中还存在许多实际问题需要探讨。地处甘肃南部山区的成县,是长江上游嘉陵江流

2、域的源头之地,是国家确定的退耕还林还草重点治理县之一。自1999年试行退耕以来,至2002年累计退耕3927hm2,退耕地全部单一还林。还林后,因幼树生长缓慢,林间隙地空阔,群众普遍在林下复耕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这一现象既影响了退耕还林幼树的正常生长,又形成坡耕地水土继续流失,上级业务部门不予验收认可,成为新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经过在当地试验研究和调查总结,找出了退耕地林下种植紫苜蓿的方式,使问题得以解决。这一方式既能保护退耕地幼树正常生长,恢复生态环境,又可增加群众经济效益,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形成了干部、群众的共识,成为当地政府的决策和行动。为了更好地

3、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战略任务,为今后还林还草寻求最佳方式,形成科学规范的种植模式,本文就此试以探讨。1.退耕区域基本概况成县地处我国南北分界的秦准农业线上,位于甘肃陇南徽成盆地。北纬33°31′~34°02′,东径105°24′~105°~57′,海拔750~2377m;年均温度11.8℃,≥0°的积温4348℃,无霜期208d;年均降水637mm;年日照时数1800h;耕作土壤以褐土为主,有机质0.8%左右,PH7—8,土壤营养缺氧少磷钾钙富余。全县土地总面积1700km2,山地占93.6%,土地垦殖率达34.9%以上。其中耕地面积5.6万hm2,占34.1%,林

4、地4.6万hm2,占27.3%;草地1.22万hm2,仅占7.2%。因草地开垦殆尽,形成农林牧业的畸形发展。而一些盲目开垦的土地,因地高坡陡,土层薄,特别旱坡耕地,难以保肥、保墒,不仅产出低,甚至造成水土流失的不良后果。尤其是>25°的1.46万hm2陡坡耕地,是形成县境水土流失,夏秋雨季泥石流暴发的源头。因此,开展和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在当地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全县总人口24.7万人,农业人口21.7万人,农业经济以粮食和畜牧为主,2002年粮食总产12.2万t,年饲养大家畜3.45万头(匹),猪16万头。全县经济发展缓慢,至今仍有相当多的乡村处

5、于贫困线以下。成县自古以来就有种植紫花苜蓿的习俗,至20世纪70年代引进推广了箭舌碗豆,80年代引进种植了聚合草、柽麻、田菁、紫云英、白三叶等,90年代引进了籽粒苋、串叶草、菊苣、紫羊毛等草种。但群众喜于种植和大面积种植的主要还是紫苜蓿。成县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区,苜蓿生长期长,长势旺,年收鲜草四茬,鲜草量一般在15t/hm2上下。不论种草养畜或加工草产品均有潜在的优势和发展的空间。自1999年至2003年全县计划种植4700hm2,至2007年全部完成退耕地1.46万hm2林下种苜蓿工作。林下种植苜蓿规划的实施,将促进当地农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

6、持续发展。2.退耕地林下种植紫苜蓿的作用2.1蓄水保墒。据西北水保所资料,当农田冲刷量为100%时,苜蓿等草地的冲刷量仅为6.1%,减少流失量94%,加上苜蓿地林木的缓冲、固结作用,林下苜蓿将以林草的生物复合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接纳雨水,下渗到土壤深层,避免雨水和土壤养分的大量流失。2.2培肥地力,促进树林生长。苜蓿具有豆科植物生物固氧解磷的特殊功能,林下苜蓿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氮、磷等速效养分,加上蓄水供水功能的增强,极大地改善了树木对水和肥的需求,促进退耕地林木健康生长。2.3增加经济效益。林草协调生长,使田间小气候更适于林木生长,提高经济

7、林的果实产量和产品质量,增加了农业效益;林下苜蓿年收鲜草3—7万kg/hm2,用苜蓿饲养草食畜,可更好地使农民增收。2.4保障退耕地还林还草工作,退得下,不反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长远效益和眼前利益的结合,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拓宽了路子,农民退耕还林还草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保障了生态建设的长治久安。3.退耕地林下种苜蓿的技术规程3.1总体设计:对>25°的退耕地,按山系和流域综合治理。提倡山顶栽植抗旱耐瘠的洋槐或松柏林戴帽,陡坡耕地退耕连片栽植果树或生态林,林下种植紫苜蓿,地边栽花椒或桑树锁边;低缓坡地整修成水平梯田,集中管理施肥,集约种

8、植粮经作物。实行林、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