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课程在经济类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意义

数学建模课程在经济类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意义

ID:15355805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2

数学建模课程在经济类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意义_第1页
数学建模课程在经济类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意义_第2页
数学建模课程在经济类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意义_第3页
数学建模课程在经济类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意义_第4页
资源描述:

《数学建模课程在经济类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数学建模课程在经济类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意义  数学建模是一种是利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是研究解决许多复杂经济金融问题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在财经院校开设数学建模课程,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1.数学建模为经济类院校的学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数学建模课程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逻辑思维能力,使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更加紧密,突出了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科背景和经济数学的应用特色,其中数学与经济、管理、金融、证券等方面的结合就是数学建模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为经济管理

2、类学生提供专业所必需的数学基础,进行必要的逻辑思维训练的同时,可以依托经济类院校的经济管理、金融等专业的实力,形成数学与经济、金融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群体综合优势,也通过教学过程中提供的大量经济应用实例,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于经济实证分析之中,对学生运用数理分析方法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进行训练,为经济类院校的学生学会利用数学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经济类院校开设数学建模课程,是培养具有定量建模能力的财经人才的有效手段。数学建模是联系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的桥梁。数学建模课程是为适应培养学生

3、数学建模能力、科学计算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建立的。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合理的数学模型,关键的步骤是如何合理地结合实际问题,把其中的一些非量化因素定量,然后应用数学计算方法,利用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来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在经济类院校开设数学建模课程,是培养具有定量建模能力的财经人才的有效手段。  3.数学建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在数学建模过程中,很多数学模型需要将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综合在一起才能解决,这就需要学生团结合作、相互交

4、流、共同解决问题,通过交流、讨论使他们的知识结构互相补充,取长补短,这些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同时数学建模涉及的知识很多是学生原来没有接触过的,要想解决问题,就需要学生围绕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从而也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2)增强学生利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建模就是利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反映了数学的实用价值,它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与很多学科都有结合点,并且许多模型就来源于实际。学生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可体会到抽象的数学理论与现实的联系。开展数

5、学建模活动,给学生开辟了一个很好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途径,有利于增强学生利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建模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在数学建模中,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获得不同的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没有惟一的正确答案,这就给学生留出了自由发挥的余地和创造性思维的广阔空间。  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在经济类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教学应坚持以下几点:  1.挖掘教材内容,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由生活中的实例入手,建立客观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抽象出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定理、公式等,这

6、一过程体现了数学建模的思想。数学建模回复了数学研究收集数据、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本来面目。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将其中所蕴含的数学应用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出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价值,体会到所学知识的用处,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数学建模指导教师团队建设。应不断优化教师团队的学历结构,改善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以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为核心,开展学习活动,邀请校外专家来校传授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的经验;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组委会组织的研讨会;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参加数学建模核

7、心课程的培训;打造一支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科研力量强的教学团队。  3.提高数学建模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度。数学建模是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之间的纽带,是培养现代化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坚持以“基础创新是人才培养的基石”为理念,采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以服务于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为宗旨,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课堂等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时空自由、资源共享、便于操作等优势,以竞赛机制为手段,把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培养具有高素质人才为目的,极大地提高与人才培养

8、目标的契合度。  参考文献:  [1]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钱学森.在中国数学会召开的数学教育与科研座谈会上的讲话[J].数学进展,1990,19(2):129-135.  [3]张艳霞,龙开奋,张奠宙.数学教学原则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7(2):24-27.  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