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生根》课案评析

《落地生根》课案评析

ID:15354145

大小:3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2

《落地生根》课案评析_第1页
《落地生根》课案评析_第2页
《落地生根》课案评析_第3页
《落地生根》课案评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落地生根》课案评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参评教学设计案例《落地生根》教学设计及评析作者:肖兰江工作单位:衡东县城关三小邮政编码:421400联系电话:189073442324《落地生根》教学设计及评析衡东县城关三小肖兰江教材分析:本课是《生物的生殖》单元的第二课,侧重研究植物的繁殖。课文从观察一种植物——落地生根繁殖的图片开始,接着展示草莓和桃树的繁殖的图片,后又对学生提出“种子其实是植物下一代的开始了”这一系列的观察性的探究活动,实则是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自然界的植物可以通过其根、茎、叶、种子来繁殖下一代。紧接着又设计问题讨论植物繁殖方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动物的生殖方式和植物的繁殖方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

2、思考并理解植物的有性生殖及无性生殖。在学生对于植物的生殖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的情况下,课文紧接着推出了帮助植物繁殖的环节,即扦插、压条、嫁接,让学生了解人们的智慧。本课最后安排“科学在线”栏目,帮助学生认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了紧抠大纲及教材,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成容“观察、猜想、讨论、调查、查阅资料、拓展实践”为一体的教学过程,以助于学生理解教材,激发兴趣,促进学习。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植物繁殖的基本方式及性质。(二)科学探究目标:通过搜集有关植物繁殖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研究问题时能主动的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3、(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关注科学繁殖新技术,改善生态环境。教学重点:植物的繁殖方式及性质分类。教学难点:掌握有关的植物繁殖的方法。点评:考虑教学对象,将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分别从多个方面进行定位,层次清晰。本课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多的科学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助,完全可以完成本课学习任务,达到预期目标。教学准备:4多媒体课件或挂图、花盆、剪刀、植物枝条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教师:晶晶和灵灵决定到植物王国去探险,请看——(课件示自然风光画片),这时他们来到一片

4、春光烂漫的桃林前。细心的晶晶发现同一棵树上的桃花并不一样,成群的蜜蜂在花间飞来飞去(课件展示桃树上的雄性花和雌性花以及蜜蜂)。灵灵说:“晶晶,这么多的桃花,要是每一朵花都结一个桃子,那该多好呀!”教师指着屏幕上的桃花问:同学们,真的每一朵花都会结果子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再问:不是常说“开花结果吗”,为什么有的花没有结果呢?学生即兴发表意见。课件展示雄性花和雌性花以及蜂蝶传粉镜头。(点评:情境激趣,有机铺垫)点评:课一开始,教师就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越性,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有了鲜明的指向性。这样有的放矢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二、认识植物的繁

5、殖方式1.教师展示吊篮盆景:请学生猜想它可以怎样繁殖下一代。再展示落地生根、草莓、红薯、白菜、萝卜等植物,请学生猜想并说出理由。学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举例说说植物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进行繁殖。教师相机用剪刀剪下吊篮的茎上长出的幼苗分栽在新盆子里,示意学生长期观察其生长情况。(点评:结合实际,加深印象)2.讨论:(1)植物的这些繁殖方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2)动物的生殖方式和植物的繁殖方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点评:巧设问题,指点迷津)3.汇报交流讨论结果。4.教师小结:大多数植物是通过种子进行繁殖,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受精、结果”的过程形成的种子,所以种子生殖属于有性生殖

6、;有些植物也可以通过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属于无性生殖。4(点评:画龙点睛,升华知识)三、帮助植物繁殖1.教师:人们利用有些植物的根、茎、叶在自然条件下就能够进行繁殖的特性,在农业生产和园艺上,创造了一些由人工帮助植物营养繁殖的方法。你们知道这些方法吗?2.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后,全班交流。(点评:合作学习,群策群力)3.指导学生阅读课本30页有关内容并小结:人类帮助植物营养繁殖常用的方法有“扦插、压条和嫁接”。(点评:以教材为本,统一及归口。)4.结合学生讨论的情况播放多媒体视频及课件,介绍用以上方法进行植物繁殖的实例。(点评:发散思维,延伸知识)5.布置课后分小组利用

7、扦插的方法繁殖一株植物或利用其他方法繁殖一株植物,并将帮助植物繁殖的方法和经验与同学交流。四、拓展了解教师指导阅读科学在线,结合视频,使学生了解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立体种植技术等等,激发学生课后探索的兴趣。点评: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突出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教师则在这一过程中适时给予指导,保证学生的活动高效有序,进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也加深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教学后记:课程设计应让学生在探究中去发现新的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