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ID:15352534

大小:4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02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构建与实践研究_第1页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构建与实践研究_第2页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构建与实践研究_第3页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构建与实践研究_第4页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构建与实践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构建与实践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2年12月第2稿)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构建与实践研究课题方案湖南省长沙市育才学校课题组【提要】本课题研究方案从信息技术和学习活动及其方式的角度,分析目前网络教育的状况和本校学生学习的现状及终身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理论假设,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终身教育思想从理论上阐述和论证了理论假设的可行性。界定了网络环境、学习方式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概念,确定了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明确了以学生为中心、学教并重的学习方式构建要素与操作方式,以及研究内容和步骤等,阐明了本课题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关键词】网络环境学习方式终身学习能力一、课题提

2、出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1陈至立说,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人们所掌握的知识以每5至7年衰减一半的速度老化,终身学习成为必须,也成为可能。现代信息技术也使人们的求知欲在任何时候都得到满足,创造激情得到充分发挥。健康的网络成为知识的海洋、

3、创造的舞台、友谊的桥梁,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变得无比丰富多彩。似乎拥有整个地球。她指出:现代信息技术将带来一场教育革命。的确,目前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使教育思想、观念、模式、方法、手段等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改变着教与学的关系,空前地提高了教师工作与学生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教学软件、远程教学、虚拟大学等应运而生。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得以贯彻,人们听取世界高水平教授课程的要求得以满足,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因材施教真正成为可能,学术交流空前繁荣,合作研究在全球范围内

4、展开,信息摄取无比便捷,工作效率的提高令人难以置信。教育思想正从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向着以多媒体信息网络(数字图书馆、网络学院等)为主要信息源的终身教育发展。教育专家与广大的教育实践者正期盼和尝试实现一种以实效性、自主性、终身化为发展目标的教育模式,1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任何时间与自己需要的、高水平的人士相沟通获得最需要的学习指导建议、学习信息和学习资源采用最有效的学习模式实现学习目标。这种新型教育模式的主要特点:  学生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主体。  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所担任的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的角色

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最重要的作用是为学生创设一种有利于他们主动学习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信息技术在这个教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通过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学习者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信息;以最快捷的方式传递信息;以最符合人的思维规律和思维习惯的方式处理信息。这个作用,是通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殊优势,构建起有效的呈现、传递、处理信息的新型教育模式而得到充分发挥的。  整个学习过程是开放的、自由的和相对宽松的。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不仅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用于辅助教或辅助学,而更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全新的学习方

6、式、教学方式,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然而,“目前的网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平等和普及,也是网络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当前的大多数网校依然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模式,缺少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式学习等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在这方面需要有新的思路。”从目前的内容来看,网校在结合学科做研究性学习、探索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欠缺,在做自主学习的方式构建上也不够深刻。网络教育不仅要注意“量的扩展”,更应该追求“质的提高”,即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要充分发挥其他媒体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如何建构

7、全新的学习方式是新型教育模式实现中值得研究的课题。另一方面,从我校现状来看,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投入大,近2年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建设了完备的校园网和宽带接入互连网、高标准网络教室2个,但其优势发挥不够充分,尤其体现在网络技术的应用上。11学生获取、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水平差别大,给班级教学带来许多问题(尤其我们每个教学班学生人数超编严重)。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相对独立,与家长、与社区接触少、交流少,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性促进未实现最佳优化程度。师生间的平等关系得不到落实,学生个体性、自主性、独立性学习的学习环境未能良好创建,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特

8、别是终身学习能力的良好形成。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达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所强调的“乐于创新、勤于动手,具有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