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高校贫困生救助

(投稿)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高校贫困生救助

ID:15346549

大小:3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2

(投稿)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高校贫困生救助_第1页
(投稿)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高校贫困生救助_第2页
(投稿)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高校贫困生救助_第3页
(投稿)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高校贫困生救助_第4页
(投稿)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高校贫困生救助_第5页
资源描述:

《(投稿)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高校贫困生救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伦理学的角度看高校贫困生救助张方方作者简介:张方方(1981—),男,洛阳师范学院教师,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硕士,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摘要]当前,高校贫困生面临的状况令人堪忧。针对贫困生出台的各项管理措施和规定,旨在维护贫困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也蕴涵着新的伦理价值判断。文章从伦理学的角度就高校贫困生救助展开论述,认为救助贫困是政府的责任伦理,关怀弱者是社会的人道伦理,心怀感恩是个体的美德伦理。在高校贫困生救助中,相关部门和组织应更多地彰显人性关怀,在实践中探索救助艺术,促使物质救助和精神救助起头并

2、进,培养受助者的感恩意识和自立自强意识,以契合和生发出更高层次的社会责任意识。[关键词]伦理学;高校;贫困生;救助大学生群体历来是社会瞩目的焦点,贫困生作为其中的一个独特群体,承载了更多的关注和期望。当前,高校贫困生面临的状况令人堪忧,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是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针对贫困生出台的各项管理措施和规定,旨在维护贫困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也蕴涵着新的伦理价值判断。一、救助贫困——政府的责任伦理政府的重要伦理责任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承认所有社会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这些权利不因个人的地位、性别、收入或

3、者种族等差异而受到损害。政府所提供的社会福利和机会,应尽可能在社会成员之间公平分配。对于高等教育,政府有义务运用公共权力,在资源分配中对弱势群体进行倾斜,以保障每一个符合条件的个体平等地接受高等教育,不因经济窘迫受到限制。首先,维护高等教育公平是政府的伦理责任。民间自发救助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贫困生的困难,但随意性较大,属于自愿行为,不能强迫,缺乏连续机制,所以最根本的救助途径应该是政府救助。政府掌握公共权力,就理应承担相应的义务,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增进公民的整体福利。救助处于弱势地位的高校贫困生符合人道关

4、怀的道德原则,目的在于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提高现实的生存能力和未来服务社会的素质,这是政府的职责所在。5其次,保障个体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政府义务。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是纯粹的物质增长,而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任何人发展的前提性要素,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全部或者部分丧失这些权利,公民的个体发展受到阻碍,社会进步就无从谈起。把人作为目的,促进每一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归宿,是服务型政府的宗旨和信仰。高校贫困生是可预期的人才资源,对社会具有潜在价值,救助那些因为经济困境而举步

5、维艰的学生,不仅在保障公民人权的意义上具有必要性,而且对社会发展远景也有深刻的意义。在救助体系中,政府理应扮演主导角色。就高校贫困生来说,其占有的社会资源少,但在资源有限的状况下,政府通过公共管理职责的履行,向其提供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适当地保护弱者,防止教育资源过于集中的“马太效应”,才能维护了实质的公平和社会正义。政府的财政源于“纳税人”,理应用于完善社会福利,帮助那些陷于困境的公民。同时,政府明显的资源优势,可以形成连续救助的体制保障,形成制度的连贯性。目前解决高校贫困生入学难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助学贷款,即

6、由商业银行提供,通过学校向提出申请的学生发放一定期限和一定额度的贷款,由学生毕业或就业或地收入偿还,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但更值得关注的是,政府救助的职责除了物质解困之外,也包括精神和心理的扶助。救助过程应加强与高校的协调和整体规划,在履行责任的同时彰显救助的人性关怀,促使学生树立自立、自强意识,在提高生存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同时,传达社会公平和正义,实现教育子系统的公平,同时树立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信心,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二、关怀弱者——社会的人道伦理政府是主要的救助主体,但因救助的覆盖面有限,途经也相对不足,因此

7、发展多元化的救助主体,形成包括个人、企业等的自发救助体系势在必行。但目前,有些企业或个人资助贫困生,附加主观设立的要求和条件,甚至邀请受助学生公开谈感受、表决心,对此不少贫困生宁愿承受生活的窘迫也不愿意接受资助,诸如此类给贫困生带来心理伤害的现象引发我们关于社会救助的道义伦理的深思。事实上,“贫困生”被当作一种称呼或一个标签,来指代某一类型人时,他们已经处于相对的弱势地位。从根本上说,“贫困”不是简单的经济概念,它涉及了更多难以估量的隐性指标。除了物质资源匮乏的经济内涵之外,贫困延伸和辐射的外延还包括贫困主体与

8、所处环境中物质资源的关系、与人的关系、与知识与技术的关系以及与一些社会机构的关系等。5当个人或者群体的这些关系失去或者被部分地剥夺,以致无法得到所需资源以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或者没有能力去驾驭和调动资源和关系时,该主体就是贫困的或者会沦为贫困。经济上的劣势地位和对资源的低支配能力会导致贫困生的心理和社会关系上的劣势地位。所以,媒体或捐助主体大张旗鼓地展示其善良的本意,向人们彰显自己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