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期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加同期化疗的临床研究

中晚期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加同期化疗的临床研究

ID:15334708

大小:34.0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2

中晚期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加同期化疗的临床研究_第1页
中晚期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加同期化疗的临床研究_第2页
中晚期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加同期化疗的临床研究_第3页
中晚期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加同期化疗的临床研究_第4页
中晚期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加同期化疗的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晚期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加同期化疗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晚期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加同期化疗的临床研究【关键词】食管肿瘤/放射疗法;食管肿瘤/化学疗法;预后  为探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加同期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提高局部控制率,以提高食管癌的生存率,本研究对96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分别以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加同步化疗和单纯常规分割放疗,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本组96例,男65例,女31例,均经病理或组织学证实为鳞状细胞癌;年龄<75岁;卡氏评分>60分;病变长度≤10cm;以前未接受放、化疗及手术治疗;无活动性出血及穿孔征象;疗前肝肾功能、血常规基本

2、正常;能进半流质饮食;无严重内科疾病;所有入组病人,放疗前经腹部CT及B超检查,未发现有明显腹部淋巴结转移。信封法随机分成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加同步放化疗组(放化组)和单纯放疗组(单放组)。单放组男32例,女16例,中位年龄58.6岁,平均病变长度(6.0±91.7)cm,颈段3例,上段8例,中段32例,下段5例;放化组男33例,女15例,中位年龄57.4岁,平均病变长度(6.2±1.5)cm,颈段5例,上段10例,中段29例,下段4例。两组年龄、病变部位及病变长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应用

3、60钴γ射线行外照射治疗,照射野定位时参考X线钡餐片初步确定大致位置,根据CT片所示肿瘤实际侵犯范围设定照射野,照射野范围包括病灶上下约3~5cm,野宽6.5~7.5cm,颈段及胸上段采用两前野(入射角±60°加30°楔形板)或一前两后3野照射;胸中段一律采用一前两后3野照射。单放组2.0Gy/次,1次/d,5d/w,共60~70Gy,40~47d完成;放化组2.0Gy/次,1次/d,5d/w,20d后,改为每次1.2Gy,每天2次,间隔6h以上,共60~70Gy,36~44d完成。放疗中全部病例40Gy复查CT,缩小照射野,并注意脊髓受照量<

4、40Gy。对于部分为缩窄型或溃疡型食管癌患者,因一般情况差,不能手术而最终选择放疗的,在放疗时速度减慢、剂量减小。两组均完成全疗程的治疗。放化组从放疗第1天开始化疗,第1~4天5氟尿嘧啶500mg/m2+顺铂20mg/m2(DF方案),化疗第1天即开始放疗,同时予止吐等对症支持治疗。  1.3疗效观察9  治疗期间详细记录皮肤、食道及胃肠道反应,治疗中每周至少查血常规1次,每月查心电图1次(肝肾功能仅在治疗前后各查1次),每2周行食道钡餐片1次,详细记录进食梗阻症状得到改善时放疗次数及放疗剂量,治疗结束后每3个月全面体检1次。评价内容包括:①近期疗效

5、评价标准参照万均等〔1〕食管癌放疗后近期疗效评价标准,将放疗结束时食管吞钡片检查结果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缓解。有效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②局部控制率定义为食管吞钡X线片及(或)胸部CT显示肿瘤完全消退或放疗结束时有肿块残存,但肿块稳定或体积不增大。③生存率。④毒副反应评价参照WHO有关抗癌药物毒性反应分级标准〔2〕,评价白细胞下降发生率;按RTOG标准〔3〕评价放射性食管炎;评价肝肾功能变化情况。  1.4随访与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08年5月,失访3例,随访率为96.8%。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

6、eier法,Logrank法检验差异,余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近期疗效的比较9  放化组总有效率91.6%,完全缓解率50.0%,单放组总有效率75.0%,完全缓解率41.6%,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P<0.05)。  2.2两组生存率的比较  1、3、5年生存率放化组分别为81.2%、43.8%、27.0%,单放组分别为60.4%、25.0%、16.7%;放化组1、3年生存率高于单放组(U=2.98及2.65,P<0.01),5年生存率无显著意义(U=1.18,P>0.05)。  2.3影

7、响预后的因素比较  治疗前X线分型(单放组χ2=5.24,P<0.05;放化组χ2=5.30;P<0.05)、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单放组χ2=6.90,P<0.05;放化组χ2=5.06;P<0.05)及放疗后肿瘤的缩小情况(单放组χ2=5.74,P<0.05;放化组χ2=5.80;P<0.05)都是影响生存率的因素。  2.4毒副反应的比较9  两组患者均无明显肝、肾功能等损害及心电图改变,未见过敏,神经毒性及胃肠道出血等,急性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放射性食管炎、气管炎、胃肠道反应等,胃肠道反应在放化组较重,治疗中未发现

8、明显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其中部分白细胞计数<3×109/L的患者经休息3~7d及对症支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