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机轻集料聚合物保温砂浆配比设计及试验方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机轻集料聚合物保温砂浆配比设计及试验方法研究王伟鉴 【摘要】:目前,我国的外墙外保温系统主要采用有机保温材料。这类保温材料虽然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但耐候性差,易老化,且存在25年使用寿命限制问题。相比于有机保温材料,无机保温砂浆具有强度较高、耐久性及防火性较好的特点,是一种综合性能好且绿色环保的建筑保温材料,特别适合于冬冷夏热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推广应用。但由于这类产品应用时间较短,缺少相应的系统研究,且尚未建立相关技术标准及应用技术规范,因此有必要对其开展性能的系统研究,为制定相应的标准提供技术支持
2、。本文是以硅酸盐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以玻化微珠为保温骨料,配有适量粉煤灰、氢氧化钙、纤维、纤维素醚和乳胶粉,来研制无机轻集料聚合物保温砂浆;并系统研究了保温砂浆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及试验方法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本文系统研究了玻化微珠、粉煤灰、乳胶粉、氢氧化钙、纤维素醚、纤维对无机轻集料聚合物保温砂浆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玻化微珠掺量的增加,保温砂浆干表观密度、导热系数减小,收缩率降低;合适的粉煤灰、氢氧化钙的掺量,能改善砂浆的和易性;乳胶粉的掺入能增大拉伸粘结强度,降低收缩率;适宜的纤维素醚掺量能改善
3、新拌砂浆的施工性能,降低保温砂浆收缩率;纤维能提高砂浆的拉伸粘结强度。通过上述研究,确定保温砂浆的合理配比,得到了性能较好的两组无机轻集料聚合物保温砂浆。Ⅰ型砂浆导热系数为0.0689W/m·K,抗压强度达到0.98MPa,拉伸粘结强度为211kPa,软化系数值为0.71,其中抗压强度较GB/T20473Ⅰ型提高390%,软化系数提高42%;Ⅱ型保温砂浆导热系数为0.0803W/m·K,抗压强度达到1.41MPa,拉伸粘结强度为320kPa,软化系数值为0.74,较GB/T20473Ⅱ型抗压强度提高25
4、2%,软化系数提高48%。这为浙江省新编地方标准的指标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持。保温砂浆经微观形貌分析后发现:水泥水化产物与聚合物形成了互穿网络结构,保温砂浆骨料和水泥浆体界面联接更紧密。导热系数是保温砂浆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但迄今为止保温砂浆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本文建立了无机轻集料聚合物保温砂浆干表观密度和导热系数的定量关系,得到了相对湿度和保温砂浆质量含水率之间以及含水率对导热系数影响的关系曲线,并结合夏热冬冷地区的平均相对湿度,确定保温砂浆的导热系数修正值为1.2。通过考察试验条件对保温砂浆性能
5、测定结果的影响,提出保温砂浆较为合理的养护方式为:在20±3℃,相对湿度55%-65%条件下,14d包裹养护+14d标准养护;发现搅拌时间超过3min,会引起玻化微珠破碎量增大,使干表观密度增大;保温砂浆的软化系数在浸水24h时达到最小值。另外发现抗冻性试验采用GB/T20473规定的方法并不适合保温砂浆,本文对其进行了改进,确定了合理的试验方法。【关键词】:保温砂浆聚合物玻化微珠配合比导热系数养护方式软化系数【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8【分类号】:TU551【
6、DOI】:CNKI:CDMD:2.2008.070861【目录】:·致谢4-5·摘要5-7·ABSTRACT7-11·1绪论11-24·1.1研究背景11-14·1.1.1建筑节能的国内外背景11-12·1.1.2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12-14·1.2无机保温砂浆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4-19·1.2.1无机保温砂浆的概述14-15·1.2.2无机保温砂浆的种类15·1.2.3无机保温砂浆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15-16·1.2.4无机轻集料聚合物保温砂浆的技术特点16-18·1.2.5无机轻集料聚合物
7、保温砂浆的发展现状18-19·1.3研究目的和意义19-21·1.3.1研究目的19-20·1.3.2研究意义20-21·1.4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案21-24·1.4.1主要内容21-22·1.4.2研究方案22-24·2原材料性能和试验方法24-36·2.1原材料性能24-26·2.1.1水泥24·2.1.2粉煤灰24·2.1.3玻化微珠24-25·2.1.4主要掺合料25-26·2.1.5水26·2.2仪器设备26-30·2.2.1砂浆搅拌设备26-27·2.2.2力学性能测试仪27-28·2.
8、2.3其他设备28-30·2.3试验方法30-35·2.3.1保温砂浆的搅拌及养护30-31·2.3.2新拌保温砂浆性能试验方法31·2.3.3保温砂浆性能试验方法31-35·2.4本章小结35-36·3无机轻集料聚合物保温砂浆配合比确定36-56·3.1保温砂浆组成材料对性能的影响36-50·3.1.1玻化微珠掺量的影响36-38·3.1.2粉煤灰掺量的影响38-41·3.1.3乳胶粉掺量的影响41-43·3.1.4氢氧化钙掺量的影响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