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理念下历史教学法的探索

新教育理念下历史教学法的探索

ID:1533008

大小:2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1-12

新教育理念下历史教学法的探索_第1页
新教育理念下历史教学法的探索_第2页
资源描述:

《新教育理念下历史教学法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教育理念下历史教学法的探索目前我省已率先进入了高中课程改革的行列,首批参与到高中历史课程改革试验的第一线高中历史教师在短期的课标培训后已正式实施新课程历史必修I教学试验,不少新老教师的实际困难和困惑也日益显露。从教师的“教”的角度看,主要问题不在于要不要课改,而在于怎样才能按新理念有效转变教学方式。教学方式能否成功转变是课改的关键之一,因此,当高中历史教师面对诸多要求而尝试教学开拓时,如何转变理念找到设计教学的合理突破口,掌握实施新教学方式的策略,是我们急需共同探讨解决的现实问题。历史教师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下,要积极探索新的历史教学法。一、教学方法要同历史

2、知识点相结合。传统教学法重视背诵和记忆,学生的基本功较为扎实。在新形势下,社会需要复合型的人才,我们的教学不能停留在把现成的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的层面,而应该注重历史知识背后的过程、背景等,这是学生接触实际、探索实践的金钥匙。在讲红军的四次反“围剿”胜利时,按旧的教学法,我们往往照课本讲述:毛泽东根据敌强我弱的情况,采取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和打运动战的方针,粉碎了敌人的前三次“围剿”。周恩来和朱德创造大兵团伏击歼灭敌人的战术,又粉碎了敌人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然后再把历史时间、双方兵力、红军歼敌人数列成表格,并配以地图,

3、把当时的战场、战斗过程呈现给学生。结果,学生自然对四次反“围剿”的时间、方针等基本知识要点记得很熟。而对毛泽东出台三次反“围剿”方针的背景、由来和周恩来、朱德第四次反“围剿”方针的来源都没有进行探索和研究。这实际上没有激活学生的思维,没有达到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科学研究方法的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一改以往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思考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反“围剿”方针出台的背景。学生在综合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发现了反“围剿”方针的制订与当时的历史条件、毛泽东等人游击战的实践经验、当地的环境、双方的实力对比是分不开的,这也说明了因地制宜的道理。这使学生认识到,

4、枯燥的历史知识背后,隐藏许多深刻的道理。长期坚持如此教学,学生就会逐步形成自己的研究方法,当再遇到相似的问题时,学生就会很顺利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积极思考,不会因为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差距而无所适从。二、注意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历史与各学科都有联系,学习“社会主义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和失误”一课,当我讲到为了达到不切合实际的粮食、钢铁高指标,许多地方毁林造田、毁草地造田及毁林炼钢,这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等的浪费,而且还破坏了生态环境。国家现在提出的退耕还林政策,实际上就是在“治疗”当时留下的后遗症。这种背景知识的补充,不仅整合

5、了历史、政治、经济、地理、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还把历史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倍感亲切,激活了学生思维。我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当地情况进行思考:在开发大西部的浪潮中,六盘水市应该怎样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根据实际情况,发挥本地的自然优势,发展家乡的经济呢?学生们出谋划策,讨论得更加热烈,各种好建议层出不穷。有的学生说家乡如果发展旅游业,既可以发展经济,又符合环保要求;有的学生说利用本地煤矿优势,发展化工产业,不过一定要符合环保标准;还有的学生说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土特产品加工业等。在交流讨论中,学生学会了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分

6、析社会实际问题。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很难改变。在教育改革的潮流中,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首先要改变教育理念,唯有如此,才能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中有新的突破,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具有正确历史观的新一代公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