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教学之法(中)

中国古典诗词教学之法(中)

ID:15318143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2

中国古典诗词教学之法(中)_第1页
中国古典诗词教学之法(中)_第2页
中国古典诗词教学之法(中)_第3页
中国古典诗词教学之法(中)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诗词教学之法(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古典诗词教学之法(中)  三、入境怡情,培育诗心  一日,晋朝谢太傅召集儿女子侄讲论文义时,突然下起了大雪,公曰:“大雪纷纷何所似?”兄子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后人评价女句意韵涵泳,深得大雪之神韵。这是诗心与俗趣之别。同样是大观园,让刘姥姥一说,情趣就不一样了,这是文化修养的不同,学诗也是这个道理,首先得让人在诗歌这个大观园里陶冶。  高考古诗词欣赏令许多人困惑。《文心雕龙?明诗》:“然诗有恒裁,思无定位,随性适分,鲜能通圆。若妙识所难,其易也将至;忽以为易,其难也方来。”诗的主观情感性

2、非常强,理解上有许多不确定性,许多老师感觉诗的欣赏难以把握,复习资料和平时练习册大多模仿高考题型进行训练,归纳了许多成型的方法、绝招,其实这是缘木求鱼。  诗词赏析是心灵情感体验的活动,是思想灵动的闪烁,而死板僵化的训练,就像解剖标本一样,失去了对活生生的情感流淌的关照,失去了对心灵动态的把握。这样训练,学生对于诗已经兴味阑珊,甚至味同嚼蜡,心生反感和拒绝。  其实,高考考察的主要是欣赏诗词入门性的内容,平常对于诗词的积累、赏析能力基础扎实了,培育内心的诗意让它发育成长,学生对诗词有了悟性,自然就找到学习诗词的感觉,在此

3、基础上的一些基本方法才能奏效,否则,生搬硬套所谓的方法,找不到诗意的诗歌欣赏方法。  从根本上说,诗是人类最精粹的文化成果,诗心是一种高贵精致的内在特质,功利心太重是无法入境的。人有境界,才能进入诗的境界,所以,老师自己内心要有诗的情调,得脱俗一些,自己先得入得进去,才能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引领学生修养诗心,提升境界,这才是根本。在此基础上进行方法训练,可以减少心理阻力,实实在在入得诗境。  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抓住“梦游”,也入一回梦,到梦境中寻找诗中的奇幻景象和诗人的浪漫情怀,自己也梦游一回,远比僵化的条分

4、缕析更能打动人。老师先心入其境,和学生一起梦游,这种心路历程对于诗情画意的领悟才有生命力。所以,我们就会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再比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只要简单想想标题交代的事由,再设想好友离去,站在江边一直看着、看着,直到看不见了还看着江水向天边流去,一种留恋、思念便油然而生。不入其境而分析什么表现方法或者艺术特点,只是隔靴搔痒,缺少了情感体验,诗还有什么味道?  我们解读诗词常用“意境”或“意象”,拆开来,顺序调整一下,先说“象”,后说“意”。诗歌是通过形象来表

5、情达意的,所以先想象诗的画面或形象,结合形象感悟诗的情感。这是个核心,得抓住这个核心,从总体上把握诗的大略。  王昌龄的《诗格》说:“诗有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以“境界”为核心评说中国古代词作。佛家经典中,由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具备的六识之功能而感知的色、声、香、味、触、法等六种感受被称为境界。王国维的“境界”说继承发展了中国古代诗评思想,其内涵与佛典中重感受的特点也有相通之处。“故能写真景物、真情感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读诗,如果心灵没有这样的境界,难以共鸣

6、!这样看来,通过读诗修养诗心,诗心达到一定的境界,物我皆有境界。诗是一种艺术化了的对世界、人生的认识表达,读诗是对这种认识和表达的理解、感悟。获得并不断提高这样的认识和表达能力,是一种诗化的人生。  诗如其人,人如其诗,有诗心才能解诗境,能解诗境,心灵才有境界。  四、还原诗境,彻悟诗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历来为人称颂,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月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

7、不出两个字来。”写塞上所见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用“大”形容沙漠的浩瀚无边,用“孤烟”写出景物的单调,“直”字表现它的劲拔、坚毅之美。“落日”用一“圆”字,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但这两句,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正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一样。身处塞上,马上要出塞远行,不只是“今夜不知何处宿”(岑参《碛中作》),而且今后也不知啊!  诗是用形象来表情达意的,而且诗的形象往往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抓住事物的一些特定形象特征来刻画的。这时,就要运用

8、联想和想象还原、补充完善,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形象。哲学上讲“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读诗,就要再现形象感受情思。  《诗经》和后世民歌多用比兴,要找准本体,楚辞和后世浪漫主义诗歌多用夸张、想象,不能坐实考据。  唐诗宋词标题许多是说明事由的,与诗词的内容形成呼应,提供了进入诗词境界的门径,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