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位文本的价值取向

如何定位文本的价值取向

ID:1531220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12

如何定位文本的价值取向_第1页
如何定位文本的价值取向_第2页
如何定位文本的价值取向_第3页
资源描述:

《如何定位文本的价值取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定位文本的价值取向作者:吕伏安单位:江苏洪泽县实验小学新课标提倡“个性化阅读”,于是在我们的课堂上又出现了偏离文本价值取向,异化、虚化、泛化文本主旨的现象。究其原因,课堂教学缺乏一种根植于文本思想深层的一贯原则和终极目标,教者也没有瞄准自己的立教之根和育人之本,一句话:课堂缺乏灵魂主导,解读缺乏价值引领。那么,我们如何定位文本的价值取向,把握多元解读的“源”,上出有灵魂主导的语文课呢?一、依据语文课程的目标审视文本的价值取向探寻文本的价值取向不能仅仅局限于文本的本身,我们有必要从语文课程的目标甚至从教育的目标来审视文本的价值取向。语文课程

2、的目标是什么?我国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课程十项总目标。我们从“育人”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总目标。总目标第一条就提出“培养爱国主义感情”,“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第二条中强调“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第四条中要求“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第七条中关于阅读能力的表述“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同时指出“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语文教学的宗旨是什么?是让学生汲取智慧、崇尚真知、陶冶情操、丰富自己的精

3、神世界,这些到最后都落实到了“人”的层面上。那么,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也必须根基于“人”的本质的视角来审视,既然是“人”的教育,价值底线就是教育人“求真、从善、向美”,忽视“人”的存在的价值是无意义的价值。根据总目标的分析和做人的价值底线,我们发现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应该是“培育具有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人。”这同样是文本的意义指向,是文本的核心价值,也是我们解读文本的靶心。 二、依据编者意图把脉文本的价值取向教材是实现语文教育目标,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物质基础,具有凭借、教育、发展、范例的功能。语文课程标准对于教材编

4、写提出了九条建议,这是新教材的编写依据,也是对编排新教材提出的要求。无论哪一套教材,都凝聚着编者的心血,折射出编者的理念和意图,编者不但科学地规定了教学的内容和程序,还合理地规范着教与学的方法。我们教者在引领学生解读文本的同时,要理解编者意图,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实现多元解读。譬如:现在很多的版本都选用了沈石溪的《生命桥》一文。这篇文章的故事梗概是:一群羚羊在猎人的追赶下,走上了无法逾越的伤心崖,结果在老羚羊的带领下,自发的以牺牲自己生命为代价,用空中接力的方式,把小羚羊渡到了对岸,从而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壮举。长期以来,由于我们的核心价值对

5、于生命意义的漠视,作为一篇影射人类的动物寓言,这篇课文在课堂上一直被误读着。或是把它当作了一篇环保题材的劝喻小说,引导学生要保护自然;或是把它当成了真实的散文,引导学生批判人类面临灾难时的胆怯与保存自己的私念;或是把课堂的精力放在对文本不真实的批评上,最后得出此文虚假的结果。而浙江宁波的干国祥老师,创造性地解读编者的意图,精心挑选了《狼和小羊》、《大禹治水》、《孔繁森》几篇课文,由兽而人,由古及今,由野蛮到文明,引导学生思考面临灾难时作为群体的人类的选择,以及灾难中个体生命的尊严和意义。不仅准确地触摸到了文本的真意,而且最直接地传达了编者的理

6、念。三、依据作者的立意确定文本的价值取向作者在写文章之前首先要立意。元人程瑞礼说:“作文,以意为将军,转换开阖,如行军必由将军号令。”这个形象的比喻告所我们,“意”如同“将军”是文章的“主脑”。任何一篇优秀的文章都是思想内容、组织结构、语言表达三方面完美地结合。思想犹如灵魂,结构有似骨架,语言好比血肉。我们解读文本时要把脉作者的意图,揣摩作者的思想,要做到尊重作者和作品,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这“意图”,这“思想”就是文本的价值指向。无论如何解读,无论如何创造都不能偏离这个“意”。蔡元培先生主张:“惟研究乃能赞成,亦惟研究乃能反对。”在

7、研究清楚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对作品的内容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可以有所发明和创新。我们反对的是没有深入研究作品,浮于表面,脱离作品主旨的肤浅认识。譬如:读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认为白骨精具有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精神;读了《狐假虎威》认为狐狸在生死关头愚弄了老虎而能虎口逃生,赞颂了狐狸的聪明智慧。就中学语文教学也出现同样境况:愚公不应该移山,而应该搬家(《愚公移山》);鲁迅没有文物保护意识(《论雷峰塔倒掉》)……凡此种种,在“多元解读”的面具下,渐渐暴露出了一种把文本边缘化、空洞化甚至悖逆文本原意的现象。究其原因没有从语文教学的目标审

8、视文本,没有领会编者意图,没有把握文章的“意”,过度诠释乃至于无度诠释。我们坚信文本是有边界的,文本是一个具有相对规定的相对自足的空间。既然“语言是人类存在的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