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落入陷阱的国家主席

刘少奇落入陷阱的国家主席

ID:1529362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12

刘少奇落入陷阱的国家主席_第1页
刘少奇落入陷阱的国家主席_第2页
刘少奇落入陷阱的国家主席_第3页
刘少奇落入陷阱的国家主席_第4页
资源描述:

《刘少奇落入陷阱的国家主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刘少奇:落入陷阱的国家主席百年百人排行榜 第四十位(1898.11.24.~1969.11.12.)【光绪廿四年(戊戌)十月十一日生,终年71岁】   新中国前17年中共党内务实、稳健力量的首要政治代表,当然是刘少奇。然而,又由于他和有关高层屡屡妥协退让,这股力量在毛的空想和激进面前,却显得苍白无力,以致国人没能享受到许多他们所期望的效果。其所做探索,固然给后来提供了种种教训和物质基础。但毕竟,刘少奇个人在百年历史上的影响,却因此而明显地弱化了。   在我们党内对各种缺点错误要进行批评,要进行斗争,这并不是党的无情,而是党在革命斗争中不能避免的现象。在党内斗争

2、中,受到各种正确的批评是必要的,对自己的同志、对党都是有益的。同时,有些同志在某些时候,在某些事情上,受到某些不正确的批评和打击,甚至受到某些委屈和冤枉,这也是难免的。——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1939)    总的目的,是要把经济组织起来,要有计划。不管中央的、地方的,都要组织起来。组织起来,就可以搞专业化、标准化、系列化,提高质量,增加品种,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样,对国家有利,对地方有利,对整个社会都有利。——刘少奇(《试办托拉斯》,1965)    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刘少奇(告王光美的话,1967)    毛在发起和操纵这些社会痉

3、挛时,他常发动反对现存机构的人进行本能的攻击,即使这些机构是他自己帮助建立起来的,他也不顾。……事实上他向和他一道从延安来的领导者都宣战了。他操纵局势使得中央委员会以及其他指示决议,全按他需要的加以通过批准,毛使党的领导人遵照他们一切服从领导的传统,从而束缚住他们的手脚……忠诚于党的中央委员会,没有能够预见到,是什么东西击中了他们。——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986)     历史捉弄人,有时是很残酷的。1966年5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8月的八届十一中全会,是文革“全面发动的标志”〔注1〕;正是在文革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然而,那两个会上通过的不

4、光给刘本人,也给全体国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决议,刘少奇都举手赞成;甚至,前一个会还是刘本人主持的,而毛泽东并没到场。    刘少奇,谱名绍选,字渭璜,生于湖南宁乡。7岁进私塾,15岁进新式小学。18岁到长沙,考取湖南陆军讲武堂,过了半年军事生活。1919年赴北京,曾考取北大,因顾虑学费昂贵,未入学。后在当时勤工俭学运动发起人李石曾、范源濂帮助下,进了保定育德中学赴法国留学预备班半工半读。〔注2〕此后一个多月给他印象很深,时隔40年,他以国家主席身份倡导半工半读时,还提起这段往事。有史家据此推论,“也许从这时开始,刘爱好上了机械操作的效率和劳动分工”。〔注3〕不过,

5、刘后来没去法国,而是到上海学俄语,1921年去了苏联。在莫斯科,他听过列宁讲演〔注2〕,并加入中共。1922年回国,先后领导安源路矿罢工、五卅运动、省港罢工等,成为著名工运领袖。   1927年,刘少奇在中共“五大”4上当选中央委员。3年后,再度赴苏参加赤色职工国际大会,其间,被六届四中全会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不久回国,任中共中央职工部部长、全国总工会中共党团书记。1932年,进入江西苏区,任全国总工会委员长。红军长征中,先后任红8军团、红5军团中央代表,红3军团政治部主任,出席了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    长征到达陕北后,刘少奇转赴华北等地,相继担任中

6、共中央代表和北方局、中原局、华中局书记,在这些地区领导建立统一战线,推动抗日救亡运动。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和陈毅等领导重建新四军,任政委。1942年奉命辗转回到延安。翌年3月16~20日,政治局开会讨论中共中央机构调整和精简——值得一提的是,8年前在江西经六届五中全会改选、4年前在延安经六届六中全会确认不变的11个政治局正式委员〔注4〕,至少5人没参加此会(周恩来在重庆,陈云、王稼祥病休,项英牺牲,张国焘叛逃);张闻天、王明、博古三人,则即将成为业已搞了一年的整风运动之首要打击对象;其余三人是毛泽东、任弼时、康生。就在这个会上,毛首次被“推定”为中央政治局

7、主席和中央书记处主席——《刘少奇年谱》写到这事,专门记了一笔:此系刘少奇提议〔注5〕(刘时为政治局候补委员);但不知何故,查毛泽东、张闻天、王明、博古及周恩来、陈云、朱德(时为政治局候补委员〔注4〕)等年谱,却无同样记载;有部《任弼时传》则说,该“初步方案”是由任弼时在会上提出的〔注6〕。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延安时期在中共历史上都极为重要,其间取得的诸多成果,特别是党的领导体制和组织机制的成形,其影响不限于延安一隅。史家写到:那时中共“经常使用的方法,是把关键人物从一个岗位调到另一个岗位,或从一个地区调到另一个地区,从而使前者的经验可以带往后者。刘少奇提供

8、了这种解决难题的突出例子,〔抗日〕战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